文档介绍:宝鸡市坪头水电站工程初步设计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一、区域地质 1 、地形地貌工程区处于秦岭中低山区的渭河峡谷之中,渭河总体自西向东流向略偏北。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该处河湾发育,河谷较宽,其中坝址区河谷宽约 200~800m , 厂房区河谷宽约 100m , 有河漫滩及阶地出露。渭河两岸阶地呈不对称发育, 坝址区左岸基岩出露, 阶地漫滩发育于右岸;厂房区左岸山体较陡,基岩较为破碎,且存在厚约 5~10m 的坡积物。坝址区场地基本平坦, 地面高程为 ~ , 地貌上属渭河河床与高漫滩区;厂房所处场地较狭窄,地面不平,地貌上属河谷山地。区内第四系地层以冲洪积相和坡积物为主, 山体之上有基岩出露。 2 、地质构造工程区地质构造属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和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及陇西旋卷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依据资料分析, 属山字型构造体系的渭南—宝鸡断裂的西段,即拓石—宝鸡断层,北距工程区约 5km ,呈明显的 NWW 向展布,断裂面倾向 NE ,为一倾角约 85 度的高角度断层。而属于秦岭纬向体系的木棉滩—天王镇断裂,南距工作区约 5~10km 以外。挟持于上述两条断裂带之间的坪头地块,由于受区域构造应力影响,在电站区明显见有一条走向 NW320 ° ,倾向 SE230 ° ,倾角在 70° ~75 ° 左右的断层发育。调查发现,该断层自焦了沟沟口至坪头南山梁 NW 延伸通过坪头镇西 310 国道隧道垭口。上下盘岩性均有元古界片岩、片麻岩系, 其变余结构和片麻状构造明显。片理走向因地而异。其间夹有闪长岩浸入体, 组成矿物为暗绿色角闪石、斜长石等。断层带水平宽约 50~60m ,基岩性和上下两盘岩性基本一致。上述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岩石分布和河谷走向,区内变质岩主要为长城系宽口群( ptz )变质岩系,岩性以角闪石、云母片岩和石英质片麻岩为主, 局部夹有闪长岩层, 其构成了坪头镇渭河南山体的主体,但区域分布仍为局部出露。工程区外围主要出露岩石仍为印支期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属印支第二期侵入岩,为中深成侵入岩,其产状为岩基,多呈浅肉红色。而早于印支期的侵入岩为加里东期的中深成中酸性侵入体。主要见于焦了村西山梁, 由于其性质坚硬, 抗风化性强, 多成脉带状侵入, 和区域变质岩构成软硬相间分布的特征。 3 、工程区抗震设防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GB18306 — 2001 设防标准规定,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二、坝址区地质 1、该段河谷左坝肩基岩出露,岸坡陡立,为花岗岩,或坝肩为河漫滩平台地, 沿坝轴线布置钻孔 3个, 孔深分别为 、 m 和 . 据天然出露及钻孔揭露,拟建坝址区场地地层分为 6 层, 其地层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 1) 粉土层:黄色~ 浅黄,稍湿~ 湿,天然可塑状,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及高漫滩区,厚度 ~ ,向河床方向尖灭。( 2) 粗砾砂:杂色,稍密,颗粒不均,级配良好,粒径一般为 5cm~8cm ,最大为 15cm ,磨圆度较好,充填以中粗砂及少量粉质粘土,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及花岗岩,该层厚 ~ 。( 3) 卵石层:杂色,稍密,颗粒不均,级配良好,粒径一般为 5cm~8cm ,最大为 15cm ,磨圆度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