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一、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现代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2、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中国传统哲学常用“有两”、“有对”、“有耦”等来说明矛盾的普遍性,用“相反相成”、“相依相济”、“相形相生”、“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来阐明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及其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用“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等来分析矛盾的解决方式。中国传统哲学中注重和谐统一的矛盾观和“中和”、“中庸”之道,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同民族和共处以及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些都间接的反映了矛盾的观点。3、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因为唯物辩证法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两个方面的结合,它要求人们分析解决问题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看到事物现象过程之间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同时还要根据事物现象的运动变化去分析解决问题,还要抓住内部矛盾这一关键。总而言之它要求的就是实事求是、全局、开放、解放思想与时具进、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坚定性欲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善于抓重点等。这些方法都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的方法,所以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4、。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