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致橡树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致橡树教案.doc

上传人:1651012**** 2020/4/28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致橡树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致橡树》教案课题:高一语文第3课《致橡树》授课时间:2013年5月授课教师:全梅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意象。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现代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教学重点:诗歌意象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学生独立平等爱情观的形成。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谈话导入: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徐志摩的康桥情思;今天,我们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板书:课题、作者)2、教师解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3、课堂设疑:是谁在致橡树呢?一位不平凡的女性会对橡树发表怎样的爱情宣言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二、分析欣赏<一>、朗读诗歌。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致橡树》朗读,试听的过程中根据字幕显示的速度来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并随着课件展示的情景思考:(出示朗读课件)思考:是谁在致橡树?她对橡树“致”了什么?明确:木棉在致橡树;她对橡树致了自己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自己的爱情观。过渡:那么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自己的爱情观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以下的分析欣赏过程中去了解。<二>、分析欣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这首诗,找出诗中出现的三个人称代词,并指出各指代什么?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这是一首怎样的诗?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主题形象地表达出来的?明确:爱情诗。借助了一系列的意象。教师讲解:我们知道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的审美情感融合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意象。1、鉴赏第一部分(1)第一部分写了哪些意象?对这些意象诗人持什么态度?(出示课件:第一部分内容)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第一部分内容,然后回答。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诗人持否定的态度。(板书六个意象及否定态度)(2)诗人为什么要否定?(出示课件:木棉的自白)具体分析: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依附”的爱,夫贵妻荣。(板书:依附)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痴情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板书:痴恋)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不独立、不般配的爱。作者也给予了否定,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生答:“绝不学”。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但作者认为泉源只知道送来清凉的慰藉,险峰也只是做橡树的陪衬,日光、春雨只知道自我牺牲。(板书:奉献)这种一味奉献的精神,就像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当然的,正所谓成功男人背后总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学生齐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因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