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垃圾填埋场概论.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垃圾填埋场概论.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垃圾填埋场概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垃圾填埋场一、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和分类城市生活垃圾即城市固体废弃物, 它是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其主要成分包括厨余物、废纸、废塑料、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陶瓷碎片、砖瓦渣土、粪便, 以及废旧电器、庭院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种类很多,根据可燃烧性分为可燃性垃圾与不可燃性垃圾;按发热量分为高热值垃圾与低热值垃圾; 按化学成分分为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 按可堆肥性可分为可堆肥垃圾与不可堆肥垃圾。结合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可分为可回收废品、易堆腐物、可燃物及其他无机废弃物等四大类;也可将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可回收物品三大类。二、宁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基本情况: 宁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县城东北 公里东山南侧的夹石沟内,西侧距宁黄公路 200 米,距九龙河 700 米, 属于九龙河水系。地貌单元属黄土高原梁茆边缘, 地貌形态为荒山荒坡,场地地形总体为天然沟谷,呈“v”字型,地势北高南低。选址符合宁县城市规划纲要, 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覆土来源充足, 周围环境敏感点少, 恶臭对周围居民及环境影响较小, 对城北河水源地无影响。宁县城市生活 2 垃圾处理工程项目环评报告书由宁县城乡建设局于 2007 年委托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编制,工程总占地面积 60 亩,投资 万元,建设日处理垃圾 53 吨,设计使用年限 10年, 生活垃圾处理总量为 万吨。属小型处理场, 垃圾处理产生的废水废气量小,工程设计渗滤液水不外排, 并有可靠的防渗漏措施。根据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工程特性, 本环评分施工期、营运期及封场后三个时段, 重点为营运期。生活垃圾处理过程采取点对点的运作方式, 在县城不设立垃圾中转站,有效的降低了运作成本,对减轻了环境压力。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结合我县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因素, 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建设垃圾填埋场项目工程的必要性。(一) 日产垃圾总量大, 造成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县城建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 城区每日产生垃圾 立方米,年产垃圾为 万吨,现有自卸式垃圾车 1 辆,密闭式自装自卸式垃圾车 1 辆,挂桶式垃圾收集点 35 个, 160 余桶, 全为露天式, 垃圾处理设施及收集方式不能满足日常正常运作及垃圾收容,不但影响县容县貌而且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二) 无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目前,宁县城区生活垃圾产生点分散, 垃圾收运、处理设施标准低, 作业 3 方式落后, 机械化程度低, 收运体系未实现封闭化。垃圾清扫作业是手工劳动, 垃圾转运点也主要是人工上下料, 机械化程度低, 密闭性差, 布局也不尽合理。全县未设置封闭式转运站。垃圾清运车辆主要为人力手推车, 给城市垃圾的清运工作带来困难和不便, 城市垃圾不能及时清运, 造成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差,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因此,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 作业方式落后, 以至于造成的种种环境问题, 是造成城市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垃圾处理无害化水平低。宁县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备落后, 配套不完善, 以及没有科学的处理方式和集中收集设施, 垃圾无序堆放现象普遍存在, 垃圾堆存点及收集点卫生条件差。(四)垃圾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二次污染问题突出。从总体上讲,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