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叶湘红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4、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请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课前准备:1、搜集故宫资料,形成对故宫较为全面的认识。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释的词语,并掌握他们的意思。3、教师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鸟瞰图,关于“前朝”“内廷”的图片资料,扫描存盘,制作成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课文以“故宫知识知多少”为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要求解决: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2)故宫还有哪些称呼? (3)故宫的规模有多大?(4)皇帝的宝座在什么大殿中?(5)学子们在什么大殿中参加殿试?(6)“三大殿”装饰最多的是什么图案?二、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放故宫博物院鸟瞰图) 2、大屏幕出示”故宫一日游”的各大殿位置图,与学生作业(课后练习一)进行校对。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故宫的?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有总体顺序和局部顺序,你辨析清楚了吗?明确:是由南到北按照空间顺序说明的。4、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说出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说明顺序。第一部分(1、2段)是总说故宫的特征;第二部分(3—15段)是从各个局部具体解说故宫的特征;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对全文的总结。三、研读品味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参观旅游团,我是导游,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大屏幕出示太和殿外景图片)①作者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他的立足点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学生讨论后明确:立足点是朱漆方台和雕龙宝座。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方位词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②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明确:故宫是皇宫,而龙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明确: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它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2、探讨本文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让学生回答四道练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列数字)②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打比方)③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烟雾缭绕。(列数字)④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作比较)四、课堂小结:学习本文在写作说明文上有些什么启示呢?1、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2、突出重点:一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