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18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教版五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dyx110 2020/5/15 文件大小:1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教版五年级下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单元方程一、。。;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叫做解方程。注意:(1)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1)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5)解方程(5)检验(6)作答。(1)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2)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第二单元确定位置一、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二、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三、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四、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五、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一、最大因数、最小倍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二、最大公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三、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详见课本31页内容)“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χ表示。第四单元认识分数一、、分数单位的概念(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