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用户钟星中研究员【中国企业家网】腾讯的“企鹅仔”不久前被插上了利刃,背上了“阻碍互联网创新“的骂名。从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到2001年的无线增值业务,再到游戏、门户、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过去十几年间,腾讯完成了互联网产业几乎所有业务的布局,2010年已悄然成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那么,腾讯是如何成长为让人“痛恨”的大公司的呢?腾讯的软肋何在? 腾讯三级跳腾讯(Tencent)是中国创立最早、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之一。1998年11月12日,马化腾与张志东共同筹资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推出无线互联网寻呼解决方案。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腾讯成长为中国最值钱、最赚钱的互联网专业公司之一。目前腾讯业务横跨即时通信、网络游戏、社交网络、互联网增值服务等领域,收入来源多样,各项业务稳健快速增长。2009年,腾讯营收总额达到人民币124亿元,净利润52亿元,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近来腾讯动作频频,采取一系列步骤扩大自己的版图,其未来动向引人瞩目。业务面上,腾讯利用自己在中国网民中的知名度和QQ聚集的用户群频频出手,突入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核心业务领域,实现遍地开花式增长。腾讯通过在QQ中捆绑多款游戏突入利润丰厚的网游市场,并在2009年二季度成功超越盛大,成为国内营业收入最高网游运营商。推出搜索引擎“搜搜”和C2C电子商务服务“拍拍”拳打百度、脚踢阿里巴巴;经过数年的布置,这两项业务开始发力,可能成为腾讯新的增长点。已经成功超越新浪、搜狐等老牌互联网门户,成为中国浏览量最大的综合性门户网站。在战略面上,腾讯通过战略联盟、合资、并购等手段逐渐组成一个多维度的企业群体,支撑公司的业务扩张。腾讯与老朋友中移动的合作进入一个微妙的状态,一方面两者的合作内容更丰富也更深入,另一方面中移动对拓展移动互联网版图的野心导致两者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出现嫌隙。腾讯通过与巨人、TTWO、游戏蜗牛等合作不断丰富网游品种,同时收购网域,提升开发新网游的能力。入股“爱帮网”,并实现搜搜与爱帮搜索结果的整合,强化搜搜提供地图导航、餐饮旅游等本地化信息的能力。通过投资DST再由后者收购ICQ的手法曲线打入国际即时通信市场,为国际化铺路。与英特尔(Intel)、思科(Cisco)合作,致力于基于互联网的较为基础性的研究,显示腾讯已经具备支撑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腾讯的发展模式为我们了解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提升中国互联网企业竞争力提供一个研究范本。腾讯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一些较成功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共同特性。腾讯与网易、百度、搜狐、新浪、阿里巴巴类似,都是在90年代末或世纪初受国外同类公司启发而成立;在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快速成长、赴美上市。都受到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波及,而目前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另一方面,腾讯的发展历程有其特殊性,腾讯的发展经验对于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腾讯充分利用与通信运营商的关系,是最早实现盈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一。虽然是通过复制国外某产品而成立的公司,但腾讯充分利用自己对本土市场的理解不断推出极具创意的新产品和服务项目,把腾讯打造成互联网“印钞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可分为跑马圈地、大浪淘沙、移动互联网三个阶段。 1994年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1995年瀛海威成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1997年6月,ease)注册成立为标志,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跑马圈地时代。1998年至2000年1月,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搜狐、腾讯、新浪、阿里巴巴、当当、百度相继成立,形成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军团;而1999年7月,中华网更是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中国互联网企业。这一阶段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以“烧钱”和“跑马圈地”为特点,各企业尚未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只是以eBay、Amazon、Yahoo等公司为蓝本进行复制。互联网企业利用先行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s)利用新鲜创意在短时间内聚集庞大客户群;而投资者的蜂拥而至为互联网概念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 2003年,网易、搜狐、新浪分别实现盈利,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大浪淘沙阶段。在经过第一阶段的客户积累之后,各公司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取得进展,或向传统媒体靠拢,依靠广告收入掘出第一桶金;或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开起了网上超市;或瞄准特定群体,靠网游盈利;而大量互联网企业迷失在寻找盈利模式的征途中,在客户群高增长的光环褪去后败下阵来。 2009年1月,工信部发出3张3G牌照,宣布中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普及、各电信运营商补贴发展3G用户,移动互联网民总数激增,互联网企业面临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和大多数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样,腾讯凭借着在国内市场的先行优势,迅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