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6/26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尽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用过直尺或三角板,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和基础,但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数、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技能等,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比较抽象、比较难学的。在“认识厘米”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走进课堂,通过学生的探究、操作、交流、分析、反思等活动,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一、感知数学,激发探究兴趣本节课用动画片引入,在讲授新课之前,播放“阿福的新衣”动画,让孩子带着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去思考,学生看完之后议论纷纷,在这一生活化的情境中体会到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尺的重要作用,激发了进一步去了解、探究尺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一) 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T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二) 读一读。在孩子们互相指过1厘米以后,读一读: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三) 比一比。让学生伸出大拇指指一指大拇指的宽度指的是哪部分?在尺子上比一比你的大拇指的宽度是不是大约1厘米?(四) 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二、 体验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铅笔的长度,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每一种测量方法都是源于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自行悟出的,而不是来自于教师暗示与指导。在学生自己找到了测量结果“比5厘米多一些”的错误缘由,构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方法上交流比较展示,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和感悟到别人的测量方法,反思自己的测量方法与别人的不同,对多种测量方法有了初步的优劣之分,使学生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了思维能力。三、 应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能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我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生用尺子测量长度的:1、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一挥?说一说怎样测量一择的长度?量一量自己一挥的长度,让同桌验证。通过指一指、说一说、量一量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在教学时出现多样化的解决问题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体验,学生有了从“刻度0”开始测量就可以直接看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