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论文)全球金融危机论文全球金融危机成因、特点和反思.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全球金融危机论文全球金融危机成因、特点和反思.doc

上传人:2786321826 2016/3/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全球金融危机论文全球金融危机成因、特点和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全球金融危机: 成因、特点和反思[摘要] 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系统全面地总结了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比较分析了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与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所呈现的不同特点, 并从经济波动、金融创新、金融监管等方面反思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 关键词] 金融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2008 年, 世界遭遇了自 1929 年以来最严重和最具破坏性的全球金融危机,直至现在危机仍未全面结束。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和机构已开始对 2008 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进行研究。 Reinhart 和Rogoff(2008a,2008b, 2009) 构建了包括 66个国家、时间跨越 800 年的金融危机数据库, 他们认为每次金融危机虽然都有各自的特性, 但都与资产价格上涨、债务负担加剧、增长率波动、经常账户赤字等有相当大的关系, 并且大多数危机之前都经历过金融自由化过程。 Eichengreen 和 Rourke(2009) 进行比较分析后得出, 本轮危机中全球股市的下挫和贸易萎缩程度比1929 年更加严重, 但是应对危机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更加有力。 Brun-nermeier(2009) 分析了抵押贷款危机放大成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的经济机制, 认为这场危机与“经典的银行危机”十分类似, 不同之处仅在于更高的证券化程度以及证券化使相互链接的债务网更加不透明。中国经济增长和宏观稳定课题组(2009) 考察了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 指出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美元霸权密切相关。在实践中, 针对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实施了监管资产评估计划并提出了金融监管全面改革方案,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发表了《特纳报告》, 欧盟委员会发表了《德拉罗西报告》并公布了欧洲金融监管改革方案,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修改了有关交易账户、市场风险、新资本协议等方面的监管规划。但在现有研究中, 往往从某一方面对金融危机进行分析, 缺乏对本轮金融危机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页脚. 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总结了200 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剖析了本轮金融危机的新特点,并阐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启示。一、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一)宏观层面原因一是全球流动性的泛滥。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位期间,为保持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 13次下调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由 2001 年 1月 6·5% 降至200 3年6月1% 的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在1% 的水平上停留了一年之久。从事实比较、泰勒规则偏离角度来看, 这次美联储利率下调具有底部极底和降幅最大的特点(卢锋、刘鎏,2008) 。货币政策的过于宽松,导致流动性过剩,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房价快速上升,从而带来了房地产泡沫,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二是国际经济的失衡。从全球来看,美国、英国等经济体存在过度的需求和消费。在 2007 年,美国、英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四国经常账户赤字占到全球的 70%, 并且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从 2005 年到 2007 年储蓄率一直为负数。同时, 中国、德国和日本等国一直实现了经常账户盈余。在2007 年,非石油出口国的经常账户总盈余达到了 1· 3万亿美元。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