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取消公积金,代之以住房津贴近期,据有关媒体报道,山东2006年度审计报告显示,,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5%,月人均缴存6389元。政府为帮助普通职工解决住房难题而制定的公积金政策,成了少数高收入单位为职工牟取福利的避税工具。一石激起千层浪。公积金存废去留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8月10日―8月21日,人民论坛杂志联合人民网进行了一项有关公积金的网络调查,共有1200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的受调查者对现行公积金的成效不满意,%的受调查者认为应该取消公积金,代之以住房津贴。存废之争“近期买二手房,想提取攒了十多年的两万多元住房公积金,跑完一大堆的繁琐手续后,却被告知只能提取其中的80%。”这位名为钱钟的网友发出疑问,“账户上的钱明明是我的,我又确实是用于购房而不是用于其他的消费,为什么就不能全部支取呢?我觉得这样的管理规定是侵犯我的财产支配权的,我的钱我还不能做主了!”并进一步指出,“我们存入的公积金,是没有利息的,也不保值,但是如果要从公积金中贷款,却要付利息,简直就是巧取豪夺。”由此,该网友疾呼,公积金取消又何妨!可以说,像网友钱钟一样遭受类似公积金尴尬的购房者不在少数。近期,记者有位朋友买房,却屡屡被告知卖方不接受公积金贷款。虽然公积金贷款额度已大为提高,但公积金的使用率仍然偏低。据统计,近几年来,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一直徘徊在50%―60%之间,巨额资金处于“休眠”状态。实际上,近年来,围绕着公积金的去留,争议颇多。大致看来,有三种观点较为突出,其一为“取消说”,其二为“保留说”,其三为“改革说”。“取消说”可以说是叫得最响的声音。大凡对住房公积金稍有所知的人,对其弊端都能数之一二。早在2004年《南方周末》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解决公积金问题的办法就是两个字:取消。综合相关评论和记者采访,公积金的弊端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低收益率、高额交易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福利损失;,低收入群体难以从中真正受益;,职工权益受损;,容易产生腐败;“简政”等等。本次网络调查设计了一个问题,有观点认为,住房公积金背离了初衷,是“济富”了,却没有“帮贫”,你怎样认为?结果在受调查者中,%选择了“济富”了,但也“帮贫”了,%选择“济富”更多,“帮贫”不明显,%选择“济富”说不上,主要是“帮贫”,%选择只“济富”,未“帮贫”。由此可见,%。“保留说”的主要观点认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能对一个处于初步发展时期的新事物一棍子打死。其理由还在于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种成熟经验。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认为,不能轻言取消住房公积金。我国这些年推行住房新制度的各项重大举措中,住房公积金的成绩相当突出,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其一,发展比较快。至今已有1亿人次参加缴存住房公积金,相当于我国城市人口的近1/4。其二,重要作用已开始显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以来,全国约有3000万职工通过提取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