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pdf

格式:pdf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pdf

上传人:yixingmaoj 2016/3/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际贸易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E REFORMATION & STRATEGY 2011 . 4 2011 年第 4 期改革与战略 NO. 4 , 2011 第 27 卷( 总第 212 期) REFORMATION & STRATEGY (Cumulatively,NO. 212 ) 随着中美经贸往来不断扩大,贸易逆差额也不断扩大。根据美国商务部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资料, 1983 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况, 到 2003 年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逆差来源国。 2009 年中美贸易逆差为 3807 亿美元,约占美国整个贸易逆差的 1 / 3 强。如此之“大”的贸易逆差比重,致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和大幅上扬做过多方面的分析。除了两国进出口统计标准差异外,还有所谓的汇率低估、产业国际转移和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实行管制、服务贸易漏计等因素都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大幅攀升的直接原因,然而,笔者认为,产业国际转移所带来的顺差迁移效应和美国对中国贸易出口管制政策才是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一、产业国际转移导致中美贸易长期逆差产业转移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的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或过程。产业转移既是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和进行区域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中国家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产业的国际转移体现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日美贸易摩擦激化、日元升值和东亚地区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降低生产成本, 日本企业不断扩大对亚洲制造业的投资。具体来说, 1985 — 1987 年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四小龙; 1988 — 1992 年投资重点转向东盟; 1993 年后,中国稳定的政治环境、越来越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安排和高效廉价的劳动力,对跨国公司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日本、亚洲四小龙为规避与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而纷纷把它们与欧美贸易摩擦较大的产品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大陆, 对华投资迅猛增加。截至 2009 年 10 月底,日本对华投资实际到位金额 689 . 9 亿美元左右。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之下, 日本跨国公司在东亚进行生产布局,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传统的出口市场也发生了变更。许多日本在华公司从本国进口零部件,利用中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和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低成本优势, 在中国加工组装之后,再通过原有的销售产业国际转移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熊珍琴( 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宜春 336000 ) [摘要]文章认为,中美贸易逆差近年来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发达国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实际上等于是把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前对美、欧的顺差转变成中国对美、欧的顺差,将它们过去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转换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为理顺中美经贸关系,应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 大力推进走出去的战略和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中美贸易逆差; 贸易摩擦[ 中图分类号] F 752 .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 - 73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