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植筋专项施 工  案编制单位:编制人:编制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审批人:审批日期:目录一、前言 3二、编制依据 3三、技术特点 3四、工艺原理 3五、植筋胶的技术指标 5六、工艺流程及施工操作要点 5七、材料要求 8八、机具设备 8九、劳动力组织 8十、注意事项 8十一、质量要求 “植筋法”施工质量 10十二、抗拔试验 10十三、安全文明施工 10十四、成品保护 11一、前言为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我部决定应用“植筋法”新技术进行钢筋的施工。二、编制依据1、《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CECS25:90)2、《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3、《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GB50728—2011三、技术特点1、“植筋法”施工钢筋,不用为寻找焊接钢筋的埋件而剔凿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观感质量,做到文明施工。2、与传统工艺相比,“植筋法”施工操作简便,拉结质量可靠,速度快、效率高;应用这种法,可以减化施工工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还能有效地解决钢筋与水平灰缝位置相一致的问题。四、工艺原理植筋新技术也称为钢筋、螺杆化学锚固,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锚固胶(植筋胶),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裹力,从而达到预埋效果,施工后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易产生移位、拔出,可用于各种钢筋需要生根之处。采用“植筋法”进行钢筋的后植入(锚固)施工,在混凝土钢筋位置钻、注胶并植入钢筋,利用化学锚固胶(植筋胶)作为钢筋与柱(墙)混凝土的粘合剂,保证钢筋与柱(墙)混凝土的可靠粘接,从而减轻对原结构构件的损伤。使设计(或构造)钢筋与原结构柱(墙)混凝土的粘接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要求,钢筋上的拉力通过化学锚固胶(植筋胶)向混凝土柱(墙)中传递。五、、耐酸性、耐低温、耐老化;2、耐热性能良好,常温下无蠕变;3、耐水渍,在潮湿环境中长期负荷稳定;4、抗焊性、阻燃性能良好;5、抗震性能良好;、无挤压应力,适用于小间距、小边距作业;2、快速凝固,有高承载力;3、使用胶枪注胶,操作便,使用围广;4、锚固植筋胶初凝时间可控,可实现快速承载。-50C~0C20min30min5h0C~100C15min20min3h100C~200C10min16min2h≥≥15D(D为钢筋直径)。钢筋直径(㎜)钻直径(㎜)钻深度(㎜)Φ2025400Φ2530400Φ2832600六、—→钻—→清—→钢筋除锈—→注胶—→植筋—→,在施工前,进行钢筋的施工。“植筋法”施工钢筋主要工艺如下:1、弹线定位:对照施工图,在柱或墙相连接的结构表面,按设计或构造要求在设置钢筋的位置,沿高度向进行弹线,先弹竖线,再弹横线,横竖线相交部位,即为钢筋的钻位置。2、钻:根据弹出的钻位置,用冲击钻钻,深和径按设计要求确定。如设计无要求时,深按≥15d考虑,径按d+2~4mm控制。钻时要使冲击钻垂直于结构表面均匀钻入,以便控制钻的垂直。深用冲击钻上顶杆控制(如图1)。如钻时遇到柱(墙)主筋,可把钻位置水平平移一个钢筋直径的位置,重新钻入,原钻出的未成型废用植筋法补平。3、清:钻完成一个结构面后,可进行清操作。清的目的是要吹清粉尘,采用专用毛刷和吹风机(橡皮气囊、手推式气筒或手动、电动吹风机)配合进行。清时用“四吹三刷”法,即先吹清浮尘,然后用专用毛刷清刷壁,清刷时毛刷在抽拉转动,如此反复吹刷,清理干净粉尘。如图所示。一般来说,潮湿会对结构胶与混凝土的粘结产生不利影响,使其无法达到设计的粘结强度,影响拉结质量,所以在清时禁用水冲刷。4、钢筋除锈:对锚固筋端部用钢丝刷进行除锈,除锈的长度应大于锚固件的锚固长度。5、注胶:根据产品说明书确定具体法。打开植筋胶封盖,换上并拧紧混胶嘴。装入胶枪,扣动胶枪把手挤出胶液。最初挤出未混合均匀的胶液应被舍弃,直至挤出的混合胶液色泽完全一致时,可使用。混胶嘴端头开始时应伸至的底部,边挤胶边后退,以保证不含空气。6、植筋:植筋应在注胶完成后立即进行。为保证胶体饱满,注胶完成后,将加工好的钢筋植入端醮少胶液,缓缓旋转插入植筋,并调整到规定位置。操作时要边插入边沿一定向转动多次,以使植筋胶与钢筋和混凝土壁表面粘结密实。钢筋在植筋施工前应彻底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