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东方市滨海北路市政工程围护施工方案一、道路概况该标段南起东港路,北至东方壹号公馆西门,该段道路全长约760米,设计路幅宽度为30米。道路路幅标准断面设计为:具体布置为:30m=4n人行道+3m非机动车道+16m机动车道+3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二、 道路现状调查分析:工程施工后,相关车辆可通过周边的东港路、琼西路等道路进行绕行,所以本工程可进行全封闭施工。但由于较多路段沿街多商铺、工厂、酒店、居民区,同时在东方壹号公馆南侧和K200米处均有丁字路口,且车流量较大,所以在本工程施工期间要确保该路段车辆及行人进出的畅通。因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合理布置、组织交通,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及道路交通的正常通行。三、 施工期间组织东方市滨海北路市政工程K0+000〜K0+760段施工将会给现有道路及周边区域路网的交通带来一定影响,本工程范围内主要交叉口有:东港路与滨海路、东方壹号公馆南侧向西道路与滨海路交叉口。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学生、居民正常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保证各叉口交通的畅通,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如期竣工。为使工程建设对交通影响降到最低,项目施工前必须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维持道路交通畅通的同时,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如期完工。因此,确定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目标为:“创造各工种之间协调进展、有序推进,确保施工期间交通基本稳定和畅通”。1、确保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的基本稳定和畅通维持现状交通基本稳定,同时合理组织施工顺序,通过施工通道和“翻交"等措施来保证交通基本畅通,基本不影响车辆的通行。2、创造各工种之间协调进展、有序推进。在保证施工工艺可行性及经济性前提下,以交通组织为主要工程节点因素,分别安排各工种之间的施工工艺和进度计划,使各工种之间有序、协调地进展,保证“交通功能”和“施工进度”两不误。在施工道路右侧(即东侧)设置一条5米宽临时道路,供车辆及行人通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基本思路为“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道路是设施与交通管理措施并举,保证施工路段一定的道路空间和通行能力,维持相应的交通功能,减轻周边路网的交通压力”。提高各路口的通行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周围居民、学生日常交通出行需求,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交通的影响。四、围护施工方案根据本工程的需要和将来拆除的方便,本工程的围护采用钢管支撑式彩钢板围护。工程施工前,用彩钢板围护施工作业区采用封闭式施工。围护宽度为20m,即自道路中心线向外侧均为10m,长约760m,。1、彩板的侧向和端部搭接。安装每一块钢板时,应将其边搭接准确地放在前一块钢板上,并与前一块钢板夹紧,直到钢板的两端都固定为止。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用一对夹口钳分别夹住所搭接的钢板。钢板沿纵向就位时,其端部尤其是上端部需用钳子夹住搭边部分,这样可保证钢板一端的就位,并使一端的搭接也处于正确的位置,从而固定住钢板,在固定的过程中,夹钳始终应在纵向夹住钢板。在安装下一块钢板之前,每块钢板必须完全被固定住。固定必须始于钢板的中心,然后向两边伸展,最后固定钢板的搭接边。对于端部搭接,由于墙面外形板是用连续加工的方法制成的,因此可按运输条件所限制的长度供应钢板。出于对现场处理和运输考虑,必要时可用两块较短的钢板通过端部搭接来覆盖整个长度,每一列钢板的搭接顺序依次从底部到顶部,然后再放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