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儿童孤独症ABC.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孤独症ABC.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20/8/5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孤独症ABC.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在日本及我国港台地区又称自闭症,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 儿童孤独症的共同特点是:起病于3岁前,通常在5岁以内已经比较明显,临床表现为人际交往与沟通模式异常, 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行为刻板重复。上世纪60年代英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孤独症的患病率为 /1000左右,90年代上升至2-7/1000。2012年美国多中心调查发现,孤独症患病率已达到了 /1000,即每88名孩子中就有一位孤独症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 :1。目前我国尚无全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部分地区调查发现患病率为/1000,低于国外数据。估计目前我国大约有 500万左右的孤独症患者。2007年开始,联合国将每年的 4月2日设定为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病因遗传因素。孤独症家族中认知功能缺陷率和言语发育迟缓发生率,较一般家族高,儿童孤独症遗传度为90%;孤独症患儿同胞患病率为 2%-8%,高于一般人群,单卵双生的同病率为90%以上,远高于单基因遗传疾病的发病率。围产期因素。约1/3孤独症患儿围产期有痉挛、癫痫等并发症,母孕期患感冒、风疹或进行过腹部x线照射,或有产时损伤、窒息、缺氧,影响胎儿大脑的发育。病毒与免疫学因素。孤独症还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缺陷,从而使其在胎儿或新生儿期容易招致各种病毒感染,从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因素。解剖发现孤独症患儿杏仁核、小脑、海马等部位细胞层消失,由此推测孤独症是由胚胎脑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迁移受阻所致。心理理论障碍。孤独症儿童缺乏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导致他们出现明显社交障碍,不能做假想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游戏, 不能预测他人的愿望,难以察言观色,难以明白别人的情绪及诱发的原因,因此极少运用表达情绪及感受的词汇,难以理解 弦外之音”。孤独症症状孤独症儿童通常发病于2-5岁,尤其是3-4岁,这一阶段恰好是儿童语言、交往、获得生活技能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悉心观察,就会发现典型的 ASD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和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古怪的行为方式。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能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的眼-眼对视,缺乏面部表情。当父母离开和回来时没有感觉;当他痛苦或烦恼时不会向父母流露以寻求帮助。婴儿期: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幼儿期:仍然回避目光接触,跟他说话似未听见、常无反应,对主要抚养者不产生依恋,对与同龄儿童交往或共同玩耍缺乏兴趣。学龄期:目光对视增多,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难以被他人接受,也难以建立友谊。语言发育障碍:一部分孤独症患儿从来不说话,一部分患儿开始讲话比别人晚。喜欢模仿言语,不能主动与人交谈,即使讲话, 其所讲内容往往会与当时人物、环境内容不相吻合;也不管别人是否听懂或是否在听。 不会正确使用代词,言语缺乏音调。不会使用手势、点头、摇头、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⑶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他们常常对玩具、动画片等正常儿童感兴趣的内容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广告、 看天气预报、自己旋转及看转动的物品、 反复排列物品等。常常会出现各种刻板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