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冲孔灌注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项目“龙山四路与206县道衔接段工程”位于大亚湾区西区南部细斯龙村附近,位于平原区与山区的交界处,道路大致走向为南北走向,南起已设计道路龙山四路,沿线经过规划16m宽龙海四路,北止现状X206县道,全长495m。桥梁设计荷载为城市-A级,双向四车道,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计算行车速度40km/h,道路标准段路基(桥梁)横断面宽度17m,道路起点处的龙山四路为城市次干道,路基宽度30m(已为本项目预留17m的实施空间),道路终点处X206县道现状路基宽度约7m。在桩号K0+265处,设置桥下掉头车道,;在桩号K0+290左右跨越规划龙海四路,桥下交叉口处要求通航宽度为 ,。现状的LNG管道(天然气管道)及ZSJ管线(地下输油管)与路线在K0+390~K0+460段斜交。桥梁平面线形除了第一跨部分处于直线上,其余绝大部分处于半径R=500m的圆曲线上,桥梁宽度为17m,%,。桥梁起点K0+,终点K0+。,桥梁桩34根,设计均为端承挖孔桩,其中0#;1~6#;7#;8#;9#。二、编制说明1)、统筹考虑我标段桩基地质情况,为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对岩体结构层面较好的桩基采取人工挖孔灌注砼施工,对岩体结构较差的桩基采取机械冲孔灌注桩施工。2)、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参考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如各项数量若有出入时,应以施工预算中的数量为准。3)、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A、国家现行的技术政策、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艺操作规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B、公司《质量/环境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各种规章制度。C、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龙山四路与206县道衔接段工程》施工图设计。D、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的《龙山四路与 206县道衔接段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三、质量目标认真贯彻各级主管、领导部门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有关质量标准,确保全部工程达国家、交通部现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确保创省部级优质工程,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四、 工期目标按本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五、 安全目标杜绝因工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2%。以内,杜绝火灾、重大机械破损事故,确保安全生产指标达国标。六、环保、水土保持目标在当地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达到环保标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控制施工时段及机械噪音,防止噪音污染影响施工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2、 控制粉尘污染,保护人民健康。3、 按要求做好污水、废料的处理,保证沿线的居民饮水健康清洁,农田正常灌溉。七、地质状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内土层的原位测试数据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场地内各土层工程地质特征评价如下:杂填土:褐黄色、灰黄色,松散,以粉粘粒为主,含约35%卒块石、建筑垃圾,含工业废料,底部含有机物腐殖质,系人工回填而成,未完成自重固结。孔隙比大,密实度及均匀性较差。该层场地少数地段有分布,工程性质力学差。淤泥:流塑-软塑状,厚度变化大,性质不均匀,压缩性高,属软弱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质极差。在上部荷载长期作用下将产生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粉质粘土:呈硬塑状,分布稳定,工程性质较好。该层工程力学性质好。1全风化砂岩、④2强风化砂岩、④3破碎中风化砂岩:承载力较高,工程力学性质稍好。④4中风化砂岩、⑤1中风化凝灰岩、⑤2微风化凝灰岩:分布较为稳定,工程性质好,承载力高。是良好的桩基础持力层。本桥梁工程采用桩基础,桩型采用钻(冲)灌注桩,以④ 4中风化砂岩、⑤1中风化凝灰岩、⑤2微风化凝灰岩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八、试验桩选址及机械的选择根据工程地质勘测资料,本标段桥梁场地地层依次为:(素土填筑层)、耕植土、粉质粘土、砂质粘土、强风化页岩、弱风化页岩(下伏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夹层)。为保证桩基开挖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桩基施工质量,我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我单位在同类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决定对部分桩基采取机械冲击成孔。冲孔桩机选用 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