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湖南丹霞地貌旅游开发.doc.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南丹霞地貌旅游开发.doc.doc

上传人:gumumeiying 2016/4/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南丹霞地貌旅游开发.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旅游地理论文题目: 湖南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生姓名: 杨聪学号: 201014020125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 10101 指导教师: 王亚力完成时间: 2011 年11月22日湖南丹霞地貌旅游开发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 10101 学号: 201014020125 杨聪内容提要: 湖南丹霞地貌分布较广泛, 本文对丹霞地貌的成因做了一些基本的解释,并对湖南丹霞地貌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做了浅显的了解。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湖南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建议,意见。关键词: 丹霞地貌形成与分布;特点;问题;开发对策丹霞地貌是一种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碎屑岩地貌, 以广东仁及化县的丹霞山而命名。湖南是丹霞地貌分布比较广泛的省份开发利用这一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于繁荣发展当地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丹霞地貌的成因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 并使红色盆地抬升, 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 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 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 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 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进一步的侵蚀, 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 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 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 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绣锦般的地形, 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 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 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 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 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 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 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 形成高大的石墙; 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 石窗进一步扩大, 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二. 湖南丹霞地貌的分布湖南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受中生代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的, 后经喜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改造的内陆盆地, 这些盆地原先其外缘都是地貌反差大、地面坡度陡峻的褶断山地, 当时这些山地遭受了强烈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流水为主的剥蚀、侵蚀作用。大量的碎屑物质被地表水流搬运至盆地内部堆积, 由于白奎纪至早第三纪时, 湖南气候炎热干燥, 蒸发旺盛,从而形成厚达几千米的内陆盆地红层建造, 成为现今湖南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期,因受印度板块俯冲的影响,使湘粤边境的南岭山地急剧隆起, 而北洞庭湖一带则下降, 新世纪末, 地壳继续抬升, 造成了现今湖南丹霞地貌的总体格局。湖南是我国重要的丹霞地貌分布地区据测量境内的红层分布面积达 24900 平方千米, 占全省面积的 % 。全省面积在 10 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小盆地有 100 多个, 其中, 较大的红层盆地有衡阳盆地, 长平盆地、以及会同盆地、靖州盆地、黔阳盆地、叙浦盆地邵阳盆地、新宁盆地、湘潭盆地、祁东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