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007125103822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理解.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07125103822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理解.doc

上传人:机械CAD论坛 2011/1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07125103822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理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理解
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全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深刻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是目前高中数学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内容。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教育理念
2003 年4 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融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精神,为未来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比较权威和全面的指导性文献,必将成为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蓝本。作者们认为,要实施好《新课标》,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两个方面加以贯彻和运用。
一、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1)调整课程结构,压缩必修课时,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新课标》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既面向全体学生设置了必修课数学( 必修1 ~ 5),又面向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了选修1,面向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了选修2。另外,还设置了选修3 和4,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新课标》还将高中数学必修课的时间压缩了100课时,为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提供了时间保证。(2)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培养数学应用及创新意识《新课标》特别强调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课程教学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为此,《新课标》专门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并且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主动的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新课标》将数学建模引入高中课程,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数学的形式化表达《新课标》合理地吸纳了我国数学教育中“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理念,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淡化形式化的表达。(4)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新课标》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这使数学文化在课程中应有地位的确立,表明了《新课标》对数学的德育功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将使得数学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育人功能,能够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新课标》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启示
第一,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标》,灵活弹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所使用的材料,而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也可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材无非是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的一个手段。因此,教师要仔细研读《新课标》,认真体会《新课标》中关于高中数学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问题———分析解答———练习”的传统模式,形成“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另外,应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实际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修改和开发,而不必拘泥于教材。如具体问题的设置可以多样化,模型的建立也可有差异,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中真正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第二,突出数学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