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业产品设计论文仪器设备的运行性检查是实验室日常管理经常接触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申请计量认证/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检测/ 校准实验室在准备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要求。但目前可供实验室参考使用的资料不多, 《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宣贯指南》和《中国实验室注册评审员培训教程》( ISO/IEC 导则 25 )等实验室管理指南性资料所给出的理解要点均相同,即”参考标准(器) 、测量设备和试验设备在两次校准(或检定、验证)之间应经受运行检查( in-servicechecks )。运行检查方法应文件化、程序化。运行检查应予记录并保存。”我们在实验室计量认证现场评审中发现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 现就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性检查的相关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和研究。一、运行性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要对仪器设备进行运行性检查?我们不妨从运行性检查所在的条目进行理解。《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以下简称为《评审准则》)与运行性检查相对应的条款是 条:适用时,参考标准、测量和检验仪器在两次检定(验证) / 校准之间应经受运行中的检查。《评审准则》第 9 个要素是量值溯源和校准,该要素围绕的重点是量值溯源。那运行性检查与量值溯源又有何联系呢, 这还得从量值溯源的管理要求谈起。所谓量值溯源, 是指通过不确定度明确的连续不间断的比较链, 将测量结果或计量( 测量) 标准的量值与规定的标准,通常是国家基准、国际标准或自然常数联系起来的情况。简单说就是通过计量校准/检定等方式,获取测量标准、仪器设备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或者符合/ 不符合计量技术规范要求的信息, 量值溯源的结果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测量示值”准不准”问题。因此, 量值溯源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的必要前提, 实验室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满足《评审准则》的溯源性要求。实验室所采取的溯源措施大致相同,编制仪器设备周期检定/ 校准一览表,按计划将仪器设备送有检定/ 校准能力和资质的计量技术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 来满足量值溯源的管理要求。.页眉. .页脚通常我们认为如果检测设备相邻两次检定/ 校准结果均满足预期要求,那么该检测设备在两次检定/ 校准时间段内其测量数据是准确、可靠的,但实际上这属于逻辑上的”推不出”。因为从过程控制角度来看,相邻两次检定/ 校准行为都属于过程中控制点的概念。严格意义上讲,相邻两次检定/ 校准结果符合预期要求仅能说明计量技术机构在特定时间、特定工作环境对该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 校准时, 该检测设备符合要求。如果要得出在两次检定/ 校准时间段内其测量数据也是准确可靠的话,检测机构需提供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在检定/ 校准周期之间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的客观证据。这势必要求实验室在检定/ 校准周期内对仪器设备的计量性能是否发生显著性变化进行检查, 以提高仪器设备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这就是仪器设备运行性检查的出处,也是将运行性检查纳入量值溯源要素的直接原因。在检定/ 校准周期之间对仪器设备进行运行性检查, 有利于实验室动态掌握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 并根据运行性检查的结果合理确定检定/ 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注: ISO/IEC 导则 条实验室应检查由于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