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村脱贫规划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村脱贫规划资料.doc

上传人:sunhongz2 2020/9/2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村脱贫规划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村扶贫规划(2016年——2018年)县级领导:配合部门:扶贫包村:××县××镇××村编制时间:二〇一六年三月0目录前言……………………………………………第一章基本情况……………………………………自然概况及资源……………………………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二节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第三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第四节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和重点……………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一节发展目标……………………………………第二节发展重点………………………………………第三节规划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第三章规划建设内容………………………………第一节投资估算……………………………………第二节资金筹措……………………………………第三节保障措施……………………………………第四章2016—2018年扶贫规划项目总表件:××镇××村附××镇××村年度扶贫规划项目一览表)(2016--2018××镇××村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实施计划方案××镇××村扶贫开发干部驻村联户帮扶方案1前言为了贯彻中、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搞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精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各项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经多次深入××村实际考察调研,在充分掌握××村实际情况及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开发扶贫、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典型示范、分段实施”的原则。坚持以群众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确定了“依托优势、多业发展,培育特色、综合配套”的帮扶思路,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环境整治、党的建设等方面拟定了三年脱贫致富规划。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概况及资源一、地理位置××村合并而成,距镇政府所在地××村由原××村和19公里,距县城100公里,全村地域面积80平方公里,南接四川,是旅游必经之地、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交易中心,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二、地质地貌及水文、气候特征2××村地处大巴山腹地,平均海拔,森林覆盖率米——1270660达80%。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185毫米,无霜期190天。三、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全村现有耕地784亩,其中水田227亩,旱地557亩,林地面积10266亩;农作物以玉米、油菜、马铃薯、红薯等为主,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228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魔芋、板栗、生猪、牛、羊、柴鸡、中药材,土蜂养殖,主要产业是生猪、劳务输出。2015年底,全村累计发展茶园300亩,出栏生猪200头,劳务输出383人。现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贫困人口284人,大部分居住土坯房,五保户5户5人,现有劳动力541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23元。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人口构成全村共,户籍人口893人,%。人296户1048其中老人181人,%;妇女453人,占总人口的43%;劳动力541人,%;残疾人37人;文盲、半文盲163人,小学文化程度356人,初中文化程度33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97人。二、经济概况3据统计,2015年全村实现农业总产值495万元,其中:农业416万元,畜牧业47万元,林业32万元。年度粮食总产量238944公斤,人均粮食228公斤。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0亩,粮食播种面积294亩;家禽存栏数1200只,年均出栏数450只;劳务输出383人,其中:省内县外168人,省外21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723元。三、基础设施现状××村现有省道过境段3公里;。其中:A、,C组6公里道路需新修和硬化。2015年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解决了××村街道集镇夜间照明问题。同时人饮工程的胜利完工,彻底解决了××××街道集的镇人畜饮水难问题,但全村有112户392人畜饮水困难;227亩土地需改善灌溉条件。四、社会事业发展状况××村现有村卫生室二所,有完全小学一所,村级活动场所不健全,没有群众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场所及相关配套设施,群众文化生活单调。尚有176户群众居住土木结构房屋。第三节贫困状况与贫困原因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调查确定全村现有贫困户81户、贫困人口28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7%,大部还分居住在土坯房、木板房中,4五保户5户5人,因病因残导致全家无能力维持生活的13户33人,低保户15户46人。受地理环境影响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缺乏主导产业,以传统的粮油种植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增收渠道少,耕作方式落后,村民生活水平低,处于自给自足状况,严重制约了全村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差距很大。调研发现,制约该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