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地暖设计规范 (2).doc

格式:doc   大小:17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暖设计规范 (2).doc

上传人:1314042**** 2020/10/3 文件大小:1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暖设计规范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312 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312的规定。表312地表面平均温度(℃)区域特征适宜范围最高限值人员经常停留区24~2628人员短期停留区28~3032无人停留区35~4042 313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8MPa;当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314 无论采用何种热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都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置。315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以施工图纸为主,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平面布置图、温控装置布置图及分水器、集水器、地面构造示意图等内容。2               设计说明中应详细说明供暖室内外计算温度、热源及热媒参数、配电方案及电力负荷、加热管或发热电缆技术数据及规格;标明使用的具体条件如工作温度、工作压力或工作电压以及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3              平面图中应绘出加热管或发热电缆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间距、加热管的管径、计算长度和伸缩缝要求等。采用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20W/m。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二:地面构造 32 地面构造 321 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322 地面构造由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绝热层、加热管、填充层、找平层和面层组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板上部可不设绝热层。2    对卫生间、洗衣间、浴室和游泳馆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323 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005㎡·K/W的材料。324 当面层采用带龙骨的架空木地板时,加热管或发热电缆应敷设在木地板与龙骨之间的绝热层上,可不设置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发热电缆的线功率不宜大于10W/m;绝热层与地板间净空不宜小于30mm。325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厚度不应小于表325规定值;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可根据热阻相当的原则确定厚度。 表325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mm)楼层之间楼板上的绝热层20与土壤或不采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30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的绝热层40 填充层的材料宜采用C15豆石混凝土,豆石粒径宜为5~12mm。加热管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发热电缆的填充层厚度不宜小于35mm。当地面荷载大于20kN/m2时,应会同结构设计人员采取加固措施。《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三:热负荷的计算   32 热负荷的计算 321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322 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应比对流采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或取对流采暖系统计算总热负荷的90%~95%。323 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供暖所算得的热负荷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333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表333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附加系数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积比值055040025附加系数130135150324 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325 敷设加热管或者发热电缆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损失。326 计算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时,可不考虑高度附加。分户热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间传热等因素《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设计部分摘录四:地面辐射散热量的计算                                                                                                                                                  32 地面散热量的计算 321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qf+qd(341-1) qf=5×10-8[(tpj+273)4-(tfj+273)4](341-2)qd=213(tpj-tn)131(341-3) 式中q——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   qf——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   qd——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  tpj——地面的表面平均温度(℃);tf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tn——室内计算温度(℃)。322 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均应通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