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永遇乐李清照走近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土。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哀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写如今元宵的情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景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回忆“中州盛日”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元宵情景铺翠冠儿(guan)捻金雪柳(nian)簇(cu)带争济(j)楚风鬟霜鬓(huan)翻译: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与绚丽的暮云珠联璧合。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绿柳如烟,笛声幽怨,春天的气息有多少?但又怎能知道,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转眼之间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婉言谢绝。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喂时光,看金成的雪柳,人归子镶嵌着转翠宝珠,带特别看重这正月精心打扮,与人争艳。如不默裕尤的个明别人的矮备SUPERCOURSECHINA二、词句赏析: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开头两句,用浓墨重彩描绘元夕傍晚的景象,统那图,明的春,今晚的元宵将有一番繁华热闹的景象。紧接“人在何处”四字,这是一声充满着迷惘和痛苦的长叹。点出自己的处境:飘泊异乡,无家可归,同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描写今年元宵春意盎然的佳景上句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句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这时节,到底有多少春意呵?”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这个疑问又恰好反映了她垂暮之年的心境。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次第岂无风雨”,这似乎是无端的忧虑但这些年来国事的变化,身世的坎坷,使得女词人产生了“物是人非”、“好景不常”之感。所以在“融和天气”之后,立即指出“次第岂无风雨”的可能,在淡淡的春意中又掺进了浓浓的隐忧。以上三小节结构相似都是两个四字句,是实写客观景色的宜人,紧接着个问句,反衬出主观的不同感受。归结到本篇的主题:身逢佳节,天气虽好,却无心赏玩来相招,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虽然有“酒朋诗侣”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去灯赏月,也只好婉言辞谢了。表面上的理由是怕碰上“风雨”,实际是国难当早已失去了赏灯玩月的心情。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边学边思考(上阙)1试着从词的上阙把透露词人心理的句子找出来,说说透露出来的是怎样一种心境?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1)“人在何处”一问,点出词人的处境:飘泊异乡,这与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颠沛流离的悲哀(2)“春意知几许”一问,初春时节听着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再加上词人飘泊异乡,所以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