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二十一苏州园林教案 A [ 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 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 2 、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 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 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 年代和 30 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 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二、朗读课文要求: 掌握字的注音, 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 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学生提问,共同探究。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 2 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文章开头: 结合重点词“标本”( 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 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 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 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提问:第 2 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提问:课文的第 3、4、5、6 段内容与第 2 段是什么关系? 第2 段是总说, 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 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提问:课文第 7、8、9 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 3 段为例作分析。提问: 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 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 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 3 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第二教时一、复习旧课二、学习本文语言的多样性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 、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 、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 、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