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灵的放飞与嗜写的养成[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站在教学前线的教师对于作文的重视已是用心良苦,各种方便于学生操作的写作技巧写作模式写作素材在教师们的精心准备下纷纷出台,学生只要照模式背素材生搬硬套,就可以造就一篇有板式的文章。这种了无生趣的新八股式写作模式竟然深得推崇并且蔚然成风,在高考中甚至可以达到满分水准。本文主张以学生主体为本,注重学生心灵的体验,培养学生写作习惯入手,试图化解现时写作教学的困境。[关键词]放飞心灵自由写作收放自如嗜写一、衡量写作教学成效的标准作文很难,不仅难在于写的过程,也难在于写作不是一朝一夕或十天半月熬夜就可以成效的,因此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们很多老师就显得力不从心。。而那些本身作文写的很好的学生常常被捧在手心呵护。事实上,因为他们本身已经有相当的写作水平,我们能给这些所谓写作高手的学生作出很有建设性的指导也是不多的,单凭几个学生的优秀作文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成就是可笑的。作为一个提高学生各方面文化素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也是失败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衡量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成效。是以现有的几位学生优秀作文还是全班整体的作文水平提高多少来衡量?抑或还有其他的更好更为客观的方式?从更高层次来说,我认为衡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是看你是否让学生不再讨厌写作,或者可以说是否让学生喜欢上写作甚至是养成了写作习惯。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这才是语文老师的最大成功。写作和其他基础知识技能甚至和作文欣赏是有很大的区别,写作最终是个人的事情,涉及到的语言能力、想象力的培育以及灵感的出色捕捉无不和心灵的内在体验有关。个体心灵的精彩微妙世界,别人是没有办法真正走进去的,更别说是指导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领进门去,至于进了门他们的心灵飞到哪里去看到什么精彩物事因而思考什么想象什么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也因为如此学生才可能写出超出乎我们意外的精彩文章。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他们经过一段艰苦的跋涉后突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发现原来写作不是这般枯燥无味,原来写作的世界是自己精神翱翔的天堂,它也能成为你一辈子的不离不弃知心朋友。无论你欢乐忧愁都可以向他来倾诉。所以教师应把教学任务定位在培育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上。在写作教学方面担当的应是领进门的引导者角色。那么如何把学生领进这道门坎呢? 二,经常性写作操练的必要性。我不大赞成写作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其实没有一个孩子没经过训练一出生就能写出好文章的。那种认为写作兴趣全是先天赋予的观点是不可取。如同游泳一样,不是任何人天生一下水就可以游泳的,也没有那种没有下过水的人说他喜欢上了游泳的。势必要让他下水游泳再游泳,直至熟悉了水性,可以在一汪清池中自由自在“闲庭信步”之后,你才能真正从内心里喜欢上游泳。写作也是如此,需要在一开始学会尽情表达自己。司汤达说:“每天要动笔。”果戈里说:“写作的人象画家一样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最要紧的是叫手学会服从思想。”契诃夫甚至说:“请你尽量多写,请您写,写,写……写到手指断了为止。”只有常写,熟悉了“语性”,才能真正喜欢写作。三、写作初期放飞心灵自由写作的合理性。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通过教师讲授写作知识,剖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