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 年1月) ;一、单选题( 每题 2 分,共 30分);1 .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D) ;A .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 .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 .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 .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A) ;A .日均温度 B .最适温度; C .最低温度 D.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2012 年1月) 一、单选题( 每题 2 分,共 30分)1 .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D)。 A .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 .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 .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 .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A)。 A .日均温度 B .最适温度 C .最低温度 D .最高温度 3 .降水量的单位为(C)。 A. cm C. mm D. ha 4 .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 形成了广大的(A)。 A .冲积平原 B .湖积平原 C .滨海平原 D .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 .部门和公众参与 10 .基本农田是(B)。 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 .高产稳产田 C .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 .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11 .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A)。 A .连续性 B .面积的有限性 C .整体性 D .多用途性 12 .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B)。 A .人均用地面积 B .交通密度 C .土地开发利用率 D .土地垦殖率 13. 地理信息系统(GIS) 直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B A .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B .计算更为精准 C .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D .动态规划功能 14 .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D)。 A .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 B .降雨因子 C .土壤可蚀性因子 D .坡度因子 1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C)。 A .二至三年 B .三至五年 C .五年或十年 D .十年或二十年二、名词解释( 每题 5 分。共 10分) 16. 土地利用规划: 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17. 土地复垦: 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 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 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三、填空( 每空 2 分,共 20分) 18 .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植物生产功能、土地的建设承载功能、土地的生态功能。 19 .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20 .按照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类别分为砂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 21. 土地类型的形成, 不但受大区域的水热条件的影响, 还受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同级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23 .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应优先安排农用地。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16 分) 24. 请简述土地与国土的区别。答: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2分) 。国土系归某一国家主权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 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 还包括大陆架等(4 分) 。国土不单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2分)。 25. 请列出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划分出的八大类当中,一级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名称。答: 耕地(1分)、园地(1分)、林地(1分)、牧草地(1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分)、交通用地(1分) 、水域(1分) 、未利用土地(1分)。五、问答题(每题 12 分,共 24 分) 26. 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