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2019年整理】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9年整理】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docx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0/11/1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9年整理】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99号
《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 已于2014年12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
第4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 2015年2月1日起施行。
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 促进社 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 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 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 时救助以及社会力虽参与社会救助,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 救急难、可持续,与其 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 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
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卫生计生、
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 按照各自职责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会议制度, 健全政府领
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H参与的社会救助工
作协调机制,统筹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和标准, 整合优化社会救助
资源。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社会救助资金、 物
资保障机制,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 入财政预算。
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 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足
额支付,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社会救助资金的支付,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 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 孚。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社会救助经办 机构,落实经办人员,具体承办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 调查
审核等事项。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乡镇、街道建立完善一门受
理、协同办理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工作模式, 统筹救助政策、救
助资源、人员管理和经办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制
度,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生活情况, 发现符合相关救助条件的人
员,应当主动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形成早发现、早介入、早救
助机制。
第十条 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慈善 总会、红十字会等组织根据职责或者章程参与社会救助, 开展社
会帮扶活动。
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
第^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社会救助 综合考核机制,科学评价社会救助工作绩效。
对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 个人,按照有关
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章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 给予最
低生活保障。
第十三条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按照当 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 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逐步缩小城 乡和地区之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距; 有条件的设区的市,可以
统一城乡和本行政区域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 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民
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户籍所在地为城镇行政区域并且实际居住 6个月
以上、无承包土地、不参加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居民, 适用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其他居民,适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标准。
第十五条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 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
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 并且书面声明家庭人口状况、 收
入状况、财产状况,委托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和管理部门对其家庭 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查询、 核对;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 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二)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入户调查、 邻里
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行业评估、信息查询等方式,对申
请人的家庭人口状况、 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 提出 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 门审批。
(三)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材料审查和入户抽查, 对符 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 并在申请人所在村、 社区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