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导语】儿童故事是指以叙述事件的过程为中心,适合儿童听或看的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特别是儿童熟悉的现实生活,内容有的是真人真事,有的是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后虚构的。下面是XX整理分享的中国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前程万里】
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崔铉的人,是大臣崔元略的儿子。
崔铉六岁那年,他跟随父亲去拜访当时的宰相韩滉。韩滉对崔铉父子来访非常高兴,热情接待。韩滉见崔铉聪明伶俐的样子,十分喜欢。他们围坐再一起,谈古论今,讲经道文,趣味甚浓。在谈论中,崔元略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的能力有很大进步。”韩混一听,想试试崔铉的诗才,就随手指着架上的一只鹰,让崔铉即兴赋一首诗。崔铉欣然从命,接过纸笔,稍作思索。提起笔来,一挥而就。诗曰: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宵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韩滉看诗后,不禁赞叹地说:“好诗!好诗!这孩子将来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啊!”
崔铉长大后果然很有作为。唐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他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随后开始仕途生涯。唐宣宗很欣赏他的才能与品德,说他是“真贵人”。他先后担任过中书侍郎、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淮南节度使等要职。
【举棋不定】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残 暴无道,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后来,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另立卫殇公。
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错了,将儿子宁悼子叫到跟前说“我曾将献公赶出了卫国,我死以后,你要把他接回来。”说完,就去世了。
一直流 亡在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开始了复国的活动。他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只管宗庙、祭祀的事。
宁悼子有些心动,和诸位大臣们商议。
大家都反对。因为将卫献公接回来很简单,问题是卫献公虽然流 亡多年,但残忍暴虐的脾气依旧没什么变化。大家也不相信他的为人,于是纷纷提反对意见。
其中一位大夫说:“12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没有什么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很危险。这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犹豫不决会招来灭族之祸。”
宁悼子没有听从劝说,迎回了卫献公。
后来,果不其然,卫献公杀了宁悼子全家。
【狼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