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春秋战国历史典故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春秋战国历史典故》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与借鉴!篇一:楚庄王绝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楚庄王绝缨计笼络人心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就在许姬为一位将军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顿时人声嘈杂。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庄王笑着劝解道:"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楚庄王取得了胜利,要厚赏唐狡。唐狡却跪拜在地说:"罪将只能将功折罪,才能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哪!"原来在"太平宴"上轻薄许姬的人就是唐狡,当时楚庄王没有治他的罪,他心怀感恩,所以今日舍命相报。之后楚庄王不仅重赏了唐狡,更是将许姬送给了他。人们都称赞楚庄王的宽容大度,从此对他更加忠诚。
"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心胸开阔,一个"绝缨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宽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业的。
篇二: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称皇帝
荆轲行刺秦王失败,这件事更加深了秦王对燕国的憎恨,于是秦王便加紧对付燕国。燕太子丹亲自带兵出战,可惜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被秦军打得七零八落。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带着一部分兵马退到了辽东,可是秦王势必要拿住太子丹,燕王喜只得杀了太子丹,由此向秦王求和。
秦国的谋士尉缭向秦王建议说:"韩国已经兼并,燕国也退到了辽东,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