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经济类学术论文挑战杯作品.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类学术论文挑战杯作品.doc

上传人:465784244 2020/11/22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类学术论文挑战杯作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济类学术论文挑战杯作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经济类学术论文挑战杯作品》的内容,具体内容:当今,全球的经济态势主要表现为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对各国国民经济影响的日益深入。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篇一经济结构、无通胀增长与全球经济...
当今,全球的经济态势主要表现为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对各国国民经济影响的日益深入。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篇一
经济结构、无通胀增长与全球经济
内容提要:本文假定美国确实有一个"新经济",将讨论其事实根据,考察围绕"新经济"的争论和证据。探讨"新经济"的出现——如果它确实存在——可能对世界上其它地区包括亚太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关键词:经济结构 通胀 全球经济 新经济
作者简介:[美]理查德N库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新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汇,它被用来描述美国经济的特征,但它的内涵确定而定义模糊。有时,人们有选择地用它来指高技术因素,特别是计算机、半导体、软件、电信。然而,这个词汇通常是指美国经济在整体上发生的重要变化。最具戏剧性的是:这个词汇表明,传统的商业周期已经打破,通胀和失业一直得到控制,美国的长期增长率显著提高,高值股市并不是估价过高了,并且肯定将继续攀升。更确切地说,它表明美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意味着货币财政措施以其不同于过去的方式影响着美国经济。最后,它也表明,美国生产率的增长已经回复到或者说至少已经接近20世纪70年代中期衰退之前那些年的高水平。
新经济的根据
有四个因素特别使人们想到美国经济可能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历了根本变化。第一个因素是:在1990-1991年的衰退之后,经济出现了长期的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超过了10万亿美元,是自从GDP有了充分的数据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增长,它超过了早先1961-1970年的长期复苏。由于历史上的"商业周期",即每三到四年出现一次经济衰退期,所以这次长期经济增长至少表明,或许传统的商业周期已不复存在。人们提出了各种原因来解释为什么会是如此,其中特别强调商业公司对存货的管理有了改善。
第二个发展是,%%(标准的经济复苏——%),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越战期间的繁荣年代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低的失业率,而当时它还伴随着明显加速的通货膨胀——1969年,%。然而,相比之下,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通货膨胀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并得到控制,2000年有所上升,%,%,%。这表明,一个重要的所谓宏观经济特征,即所谓的"不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airu),可能已经明显降低。
第三个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力的发展令人意想不到地增长了。对这种增长的发生并没有激烈的争论,但是,围绕着增长的幅度、增长的范围、对增长的解释和增长的持久性,人们却有争论。尤其是它究竟多大程度上预示着美国经济从长期看会有一个增长?
第四个发展是,资产净值估价的增长明显高于历史上的平均值——例如,关于账面价值或公司收益——而且,尽管遭到许多股市分析家、经济学家甚至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的坚决反对,资产净值估价仍持续上升。格林斯潘早在股票市场"非理性繁荣"的1996年12月就明确抱怨过。此外,关于如何解释高值股价并经久不衰也是众说纷纭。
"新经济"在1999年和2000年已极度流行。但过分的狂热在1999年第三季度由于股市变冷而受挫,随后进入2000年初时又有某种程度的复苏,然后便是纳斯达克股票指数在4月份戏剧性地下跌20%,纳斯达克股是由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IT)股控制的。2000年下半年,经济增长戏剧性地放慢,并一直到2001年,纳斯达克股继续下跌,到2001年4月,跌至不到其最高点时价格的40%。更为典型的是,标准普尔500家公司股票价格指数(S格林斯潘声称:"一段时间以来,总需求的增长已经超过生产潜力的扩张......我们一向都很清楚,由于劳动力市场已经相当紧张,需求的增长与可能的供给之间继续存在差距会造成产生分裂的不平衡。"因而,与金融新闻记者和世界各地的其它记者们的设想相反,经济减速本身并不表明美国经济的运行很糟糕。但是,它否定了关于新经济的最乐观的说法。
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
美国经济会增长得如此之快,失业会减少了如此之多,没有引起通货膨胀的明显上升,这令许多分析家惊讶不已。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就存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