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监测技术和环境标准绪论知识点回顾?环境监测概念及其工作程序√√√?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分类√√√?环境、环境要素、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环境监测的特点√√第一章监测技术和环境标准第一节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以测试技术为例,分: (一)化学、物理技术( Chemical and Physical Monitoring) 化学技术:重量法和容量法物理化学技术: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等。(二)生物技术( Biotest) 化学技术:重量法和容量法?容量法: 酸碱滴定(酸度、碱度)、氧化还原滴定( COD )、沉淀滴定、络合滴定( Ca 2+, Mg 2+) ?容量法特点: ?准确度高, 其相对误差是 %~% ; ?所需的仪器设备简单,分析成本低,设备维修保养方便; ?灵敏度低, 一般仅适用于高浓度组分的测定,对微量组分则不大适用; ?选择性差,有时候需要比较复杂的预处理。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 1) 光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发射光谱法等 2) 电化学分析法: 电导法,极谱法,库伦滴定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 3 ) 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薄板层析法等 4)质谱和中子活化分析法:有辐射!! 5)色谱-质谱联用( GC-MS ),色谱-红外联用(GC-IR) ?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灵敏度高, 适用于微量或痕量组分分析测定; ?选择性好, 对样品预处理一般比较简单; ?响应速度快,容易实现连续自动化测定; ?有些仪器可以组合使用,提高了鉴别能力; ?与化学分析法相比, 相对误差较大, 一般在 3%~5% (个别在 %~1% ), ?部分仪器造价昂贵, 分析成本高, 且大型精密仪器的维护、维修都比较复杂?(二)生物监测?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是一种最直接也是一种综合的方法。?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与实验室测定方法或仪器自动连续监测相比,生物监测具有以下特点: ?能直接反应环境质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成本低廉, 不需要购置昂贵的大型精密仪器,也节约了保养维修费用,; ?可以在大面积或长距离内密集布点,甚至在边远地区布点。?生物生长影响因素很多,生物监测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例如生物生长变化可能是环境污染因素或非污染因素(光、温度、食物等),另外也受地理和季节的限制。测定方法的选择?标准化为使在不同情况下监测到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必须采用标准方法。若为国际合作项目,则采用国际统一的标准方法; ?专用化选用专用仪器:有很高的选择性,不受其他组分的干扰; ?能自动连续测定以便获取系统的信息;定期对连续自动测定装置进行精度和灵敏度的校准。(三)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从过去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监测到自动连续监测; 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四)我国监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1、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 2 、采样技术仍然是一大难题, 环境标准物质缺口很大。 3 、现有监测技术配套性很差,仪器设备条件急需改善。 4、监测信息管理和开发尚存在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