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2008 年版) 为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管理,指导医院强化内涵建设,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管理水平, 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改善医疗服务, 控制医疗费用,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一、医院管理(一)依法执业。 1 .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 2. 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执业, 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 3 .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4 .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不超范围执业。 5 .按照规定申请医疗机构校验。 6 .按照规定发布医疗广告。(二)组织机构和管理。 1 .医院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合理,满足管理工作需要。 2. 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并能及时修订完善, 职工熟悉本岗位职责及相关规章制度。 3. 实行院长负责制,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三重一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院级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医院管理工作,推进医院管理职业化进程。 4. 建立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院、科级领导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卫生政策, 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专门的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5.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内容包括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并组织实施。(三)人力资源管理。 1. 有适宜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案, 落实岗位职务聘任制,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和专业结构合理,满足医院功能任务和管理的需要。 2. 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准入、考核、评价体系, 落实医师考核办法,建立专业技术档案。 3. 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和梯队建设制度并组织实施。 4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学科带头人选拔机制。 5. 建立激励和奖惩制度, 完善医院奖金分配综合目标考核机制, 实行按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四)应急管理。 1. 有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等) 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2 .承担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 3 .及时、妥善处理医院突发事件。(五)信息系统。 1. 医院信息系统符合《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满足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需要。 2. 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高效, 可连续、系统、准确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等所需要的信息, 能够与其他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 3. 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 保障网络安全,保护患者隐私。(六)财务与价格管理。 1. 贯彻落实《会计法》、《预算法》、《审计法》、《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等相关规定, 只设置一个财务管理部门, 集中统一规范财务管理,加强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医院、部门、科室无账外账和“小金库”。 2. 建立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 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3 .实行医院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院资产负债率,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4. 无科室承包, 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不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5. 按照《价格法》等有关价格政策, 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无国家规定之外收费项目, 无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6. 执行国家药品、高值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和价格政策规定。 7 .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 采取价格查询、费用日清等措施, 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答复患者的费用查询,处理价格投诉。 8 .费用结算方式便捷。(七)后勤保障管理。 1 .有适宜的后勤保障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后勤保障服务能够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 2 .水、电、气、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 3. 为员工提供餐饮服务, 为患者提供营养膳食指导, 提供营养配餐和治疗饮食,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保障饮食卫生安全。 4 .医疗废物和污水管理和处置符合规定。 5. 安全保卫组织健全, 制度完善, 人员、设备、设施满足要求。(八)医疗仪器设备管理。 1. 有适宜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保障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2. 建立健全设备、设施论证、招标、采购、保养、维修、更新和应用分析制度。 3. 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 合理配置使用甲、乙类大型医疗设备。 4. 有保障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的制度与规范, 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保持待用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九)院务公开管理。 1. 建立院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落实院务公开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2 .动员广大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力,积极参与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