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医疗规章制度(1) 核心制度点击: 2640 一、首诊负责制 1、所有到医院门急诊就诊的患者均应得到有效的就医指导, 首诊接诊医师应认真负责地进行诊治,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请门诊组长或上级医师诊治;不是本科的疾病应认真、及时转诊或请会诊,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不得推诿患者。对于急诊转诊,值班医师应负责护送,以免发生危险。 2、所有收入各病区的患者均应得到及时的检查、治疗。若发现本科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必要时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治疗, 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若有本科相关的疾病应负责随诊,继续协助治疗。二、三级查房制度 1、对住院患者要有固定医师负责, 实行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 副主任) 医师三级负责制。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上级医师查房,下级医师必须参加。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 1 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 1 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每日至少查房 2 次。 2、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 线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下而上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下达指示。 3、对疑难、危重特殊患者, 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协助处理。 4 、护理查房每周进行 1 次,由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检查护理质量,结合实际教学, 研究解决疑难问题。三、疑难、危重病例会诊讨论制度 1 、对疑难患者①各病区收治的疑难病例应在各科主任的指示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②全科每周进行 1 次疑难病例讨论,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病历中及记录本中应详细记录。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必要时检索文献。③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处,以组织全院或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④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值班组副主任医师主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2 、对危重患者①各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②在每日全科交接班时,主管医师向科主任及质量管理小组汇报病情,进行进一步讨论,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③交班后主管医师及值班医师应立即落实科内讨论意见,并于病历上记载。④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组织全科讨论及相应科室的全院讨论。四、手术前讨论制度 1、凡难度较大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 都需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 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主持,医务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及有关人员参加,定出手术方案,术中、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必要时经分管院长批准,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2 、对一般手术专业组也要进行讨论。 3 、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4、术前讨论时, 主管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 包括化验、造影、 CT等。有重点地介绍病情, 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 5 、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6 、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 7、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 8 、术前谈话应有术者或本院高年资医师参加,医师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诉患者,及时解答患者的咨询,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后果。 9、手术前 1 天由各病区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 病区主任或病房组长签字, 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五、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对于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后 1 周内在科内进行,由各病区主任及病房组长主持,全体医护人员参加。讨论应涉及:回顾患者发病整个过程及诊疗经过,讨论死亡原因,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及应吸取的教训。死亡病例讨论内容用专用的记录本记载。六、会诊制度 1、医务人员要以高度的负责精神对疑难病例组织会诊, 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会诊前, 申请会诊医生做好准备, 详细介绍病情、说明会诊目的, 做好会诊记录。 3、科内会诊, 本科内疑难病例或住院三日未能确诊的病例, 由经治医师提出, 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4、科间会诊, 由经治医师提出, 上级医师同意后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当天内完成,并书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有关专科检查。 5 、院内会诊、疑难病例或病情需要多科会诊时,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业务院长或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处要有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