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物质
意识
实践
认识
运动
规律
决
定
能动作用
基
础
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能动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
3特点
3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基本概念:
基本观点:
—物质、运动、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原
*
考点1 │ 主干梳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概念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
②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_______。
主干梳理
意识
客观实在
物质形态
客观实在性
共同本质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性)
(物质的可知性)
与唯心主义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1、物质的含义
物质的属性: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根本属性——运动
一般属性——多样性、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
◎ 自测自评 ◎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
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答案]B
考点1 │ 主干梳理
【特别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特别提示】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考点1 │ 主干梳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_______。
(3)世界物质性原理
地理环境
物质性
人口因素
物质世界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
区别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知识明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知识明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D
解析: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此A项错误; B项缩小了物质的适用范围,也是错误的; C项把自然科学的“物质”与哲学的“物质”混淆在一起,故应排除;D项是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