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肺结核【概言】含义: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传染性疾病。病理特点: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空洞。临床特点:慢性,低热、消瘦、咳嗽、咯血(特殊中毒症状),病程长、易反复。发病情况:高、严重。但正规治疗多可痊愈。【病原学】结核分枝杆菌,人、牛及鼠型,需氧,抗酸杆菌,生长缓慢。 1 .自然特性喜阴湿、耐干燥,对化学药抵抗力强;怕热、阳光,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2 .菌体成分类脂质——结核结节;蛋白质——过敏反应;多糖——免疫反应。 3 .不同速度菌群 A——异烟肼; B——吡嗪酰胺; C——利福平; D休眠群。 4 .变异性自然变异,诱导变异;原始耐药, 继发耐药。非结核分枝杆菌,多数耐药。【流行病学】流行因素: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人体易感性。传染源:病人,尤其开放性肺结核。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等。【发病机制】一、免疫与变态反应自然免疫力,获得性免疫力。结核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免疫增强,形成结核结节,病变局限。迟发性变态反应。二、初感染与再感染郭霍( Koch) 现象。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入侵结核菌的数量、毒力,免疫力与变态反应的高低决定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病理】一、基本病变(一)渗出型病变(二)增生型病变结核结节(三)干酪型坏死二、结核病的转归吸化。纤维化。钙化。液化。播散:淋巴管、血循环、支气管、消化道、直接蔓延。【临床类型】一、原发性肺结核( Ⅰ型) 原发性肺结核。好发部位。原发综合征。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Ⅱ型) (一)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急骤,中毒症状重,胸片双肺满布粟粒样致密阴影。(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缓慢,不典型,可无中毒症状,反复性、阶段性。胸片:大小不等、新旧不一,密度、分布不均, 两肺上、中野。三、浸润型肺结核( Ⅲ型) 最常见。复发、再感染。临床症状差别大。 X线: 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云絮状阴影。干酪性肺炎。结核球。转归:空洞、支气管播散;纤维硬结病灶、空开放愈合。四、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Ⅳ) 晚期表现,吸收、修复与恶化、进展交替。反复播散,传染源,单或多个厚壁空洞,肺萎缩,并发症,肺功能改变。五、结核性胸膜炎( Ⅴ型) (一)干性胸膜炎(二)渗出性胸膜炎 中毒症状,体征。X线均匀阴影,外侧上缘弧形升高。 1998年中国结核学会结核病分类: ⑴原发性肺结核( Ⅰ型) ⑵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Ⅱ型) ⑶继发性肺结核( Ⅲ型) ⑷结核性胸膜炎( Ⅳ型) ⑸其他肺外结核( Ⅴ型) 【临床表现】起病多种多样,加强不典型结核的诊断意识。一、全身症状特殊中毒症状。二、呼吸系统症状①咳嗽、咳痰; ②咯血; ③胸痛; ④呼吸困难。三、体征早期无异常体征。浊音,管呼吸音,啰音。空洞、肺不张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结核菌检查最特异的方法。直接涂片法,集菌法,荧光镜检,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 PCR )。二、影像学检查渗出性病灶:云雾状或片絮状,密度较淡,边缘模糊。干酪性病灶:密度较高,浓淡不一。空洞:环形边界的透光区。纤维化、钙化、硬结:斑点、条索、结节状、密度较高,边缘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