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学习提示
,是高考的重点部分。对于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考点要求学生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并且把握物质的概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备考要侧重于分析事例,说明世界是运动的,并从俗语、谚语、诗词等方面分析其关系。
。复习备考中要注意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实例,例如科技成就、经济政策、环境治理、重大工程等。
*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考点梳理与突破
考点一、二 世界的物质性
(一)考点梳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其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学习小贴士
*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题眼突破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唯物主义大厦的基石。
(1)要明确“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3)把握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多样性是指世界上存在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物质具体形态和现象。但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是物质而不是精神,这就是世界的统一性。
*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例1 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有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②说法错误,故不选。④中“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观点,而不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的,故不选。
答案 A
*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迁移训练1 “嫦娥二号”携带的高性能照像机拍摄到了月球表面虹湾地区的高清晰图片。在此地区,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
,认识月球
答案 D
解析 对月球的深入认识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任何认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项不正确。B项不属于“唯物论”观点,不能选择;C项中的“各种唯物主义”的说法错误。
*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考点三、四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一)考点梳理
(1)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
(1)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区别
含
义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