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PLC 自动化专业实习报告来上海有一个月了, 每天都在不断接受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可编程控制器是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自动控制装置。由于它可通过软件来改变控制过程, 而且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 是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 PLC 日益广泛应用形势,近几年,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 PLC 这门课程。技工学校专业课程在理论要求方面难度不亚于大专院校, 而技校层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 且近年生源素质不断下降, 增加了技校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 在新技术的专业课教材使用方面, 没有成熟、统一的技校配套教材。如何在技工学校教好这门课程?现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谈谈 PLC 教学的一些见解。《 PLC 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多变性、综合性、典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五大教学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既有一般又有特殊, 既有新授又有复习, 既有理论又有实训, 既有工作原理又有编程方法, 既有典型单元程序又有复杂实用案例, 同时技工学校的学生又是一个学习基础、习惯和动机差异很大的群体。这就决定了我们技工学校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本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及 2 其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时, 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我们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在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上多下功夫。但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担任《 PLC 原理及应用》的很多教师采取的是“一言堂”和“填鸭式”的教学, 势必也就造成了“言者津津, 听者昏昏”的教学局面。《 PLC 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上,尤其是 PLC 指令及应用、编程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教学内容上, 最适宜于采取双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 大胆引入“行为引导学”教学方法。为了搞好双边互动式教学, 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课堂上动态的教学信息,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创造出一个可以实现双边互动式教学的环境和气氛, 通过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共同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 有效地开展双边互动式教学。不仅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编程方法等,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 从各方面获取资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 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过程中还增强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例如: 在介绍了一些基本指令后, 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讨论这些指令能解决的基本电力拖动问题, 并动手画有关的图片, 有条件的可以用相机拍或者从网上下载与 PLC 应用有关的机床拖动图片, 连成一幅作品, 完成后粘贴在班级教室内, 供学生参 3 观他们所做的成果。我们知道,用于教学的 PLC 教材,在编写时一般是按照: 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基本应用、基本操作等分成各个独立的章节。编者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书,教师实施教学时, 则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而开展教学。这是教材使用者要注意处理好的问题。如果任课老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 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 再学习基本应用, 基本学习完毕再进行基本操作的学习。这样, 在一段期间内学习完所有指令,学生学习后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到基本应用的学习时,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效率不高。所有理论学习完后, 才进行基本操作, 不能互得益障, 教学效果不好。为此, 我在 PLC 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单元教学, 重新自编教学内容。任课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了上百个 PLC 应用实例,并通过筛选、整合成五个单元, 每个单元由几个同类实例组成。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 其内容包括了: 应用实例的生产目的, 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的介绍,用 PLC 实现控制的线路, 所用的基本指令, 编程方法、调试应用。由几个应用同类指令的实例课题组合成为一个教学单元, 全部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教学单元。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 PLC 原理、时序控制、计数控制、位置控制和特殊功能综合应用。单元内的课题按照其难易程度安排教学的先后顺序。第一单元有电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连 4 续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电机的手动 Y-Δ控制、抢答器控制系统、数学显示控制系统这六个实例作为对 PLC 工作原理部分的学习(其中也包含几个最简单指令的学习) 。第二单元以电机自动 Y-Δ降压启动控制、两灯来回闪亮循环控制、多台电机顺序控制、货物传输带控制系统等四个实例为学习对象, 学习按时间顺序控制的原理及应用。从以上列举的两个单元可知, 任课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目前在《 PLC 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上,由于我们教师所编写的实训指导书详尽有余, 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