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价值是一切有效劳动
(作者 :___________单位 : ___________ 邮编 : ___________ )
[ 摘要 ] 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源于劳动, 这是劳动价值论的
基本原理。价值理论偏离了这一原理,就不是真正的劳动价值论。马
克思将劳动价值对象化于商品之中, 排斥了其它形态的劳动价值, 因此,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论不能算是真正的或彻底的劳动价值理论。 商品价值论的理论困境在于, 商品价值论的内在矛盾, 使人们对同一内容的劳动的价值属性判定只能凭借主观评价, 实际上滑向了主观价值论的误区。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价值理论部分观点的重新表述, 建立一种总体劳动价值观。主要观点有: 1、价值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
下劳动者为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各种健康发展需要所付出的劳动 ;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度量 ; 价格变化的趋势是接近最小价值,最终由最小价值所决定。企业生产的原则是追求“单位产品(或服务效果)价值的最小化” ;3、技术的价值由各种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决定,是全部劳动的总和。技术价值一经实现,便不再存在 ; 技术具有独特的“财富效应” ; 4、一切有效劳动都创造价值,一切产业、行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5、不存在负价值。
一、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实质
价值观是经济理论的基石,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就有什么样的经济研究方法论。 只有科学地解答了价值问题, 经济理论才可能符合客观实际,才能为解决经济乃至其它社会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导, 才能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根本进步。 价值观总是与具体的时代与阶级背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经济研究者由于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与阶级立场
不同,以及知识结构与认识水平的差异, 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观。 因此,关于价值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归纳起来,价值观无外两种,即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效
用价值理论、市场价格价值论、 要素价值论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马克思之前, 就一直存在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的龃龉。 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在威廉· 配第的价值理论中就几乎同时有表现, 威廉认为价值最终是由劳动创造的, 但又认为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来源(“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 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视农业为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只有农业部门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农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而工业则是农业的附庸,
是“非生产性”的部门,重农学派完全忽视了工业产品价值的研究。斯密最早提出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即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者决定的,斯密说: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⑴,并提出了风险收入的概念。斯密对生产性劳动的看法与重农学派不同, 他将生产性劳动扩展到了工业领域,斯密说:“有一种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够。前者因可生产价值,可称生产性劳动。制造工人的劳动,
通常会把 持自身生活所需要的价 与提供雇主利 的价 , 加在所加工的原材料身上”⑵。大 ·李嘉 在批判斯密关于三要素决定价 的 点上,明确提出 “商品的价 ⋯⋯取决于其生 所必 的 量”⑶,但李嘉 在 持 决定商品价 ,在极个 合又 “稀少性” 也是价 的一个源泉。 伊的价 理 完全采用的是效用价 ,他 : “物品的价 ,是由物品的用途 生的”⑷。 伊关于收入来源的 是:收入来源于要素,即 造工 , 本 造利息,土地 造地租。 法国的 学家弗里德里克·巴 夏提出了服 价 ,他 “价 原理存在于人 的服 之中,它是 比两种服 而 定出来的 果”⑸。巴 夏所 的服 就是 。他之所以提服 而非 , 是因 包括了流通等 域的 , 但巴 夏 服 与服 的交 是等价的, 因而是公正的, 本家与工人之 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 (之所以提巴 夏, 是因 巴 夏的理 与本文 点在形式上相似) 。在 克思之后,西方 学界 提出了市 价格价 等理 , 但都不 只是要素价 或效用价 的翻版而已,因此后 有关价 念的争 本 上没有超出 价 与要素价 之争。
克思理 是 前人各种学 的批 吸收。 克思 承并 展了威廉·配第、大 ·李嘉 等人的 价 学 ,并提出了“剩余价 ”理 ;同 以斯密、 特等 代表的要素价 与效用价 的本 行了深刻的揭示与批判, 要素不能 造价 的命 作出了科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