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排档条约探索社会自治:小区自治业主条约
在舟山市普陀区的东港街道“海鲜排档一条街”,业主们自发成立自治组织,相约文明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怎样发挥民间自治组织的力量,加强社会协同,正成为各界关注的话题。 实现纠纷“零”投诉
东港,普陀新兴的围海而建的街道。在海莲路两侧,林立着很多海鲜排档,各色海鲜活色生香,“船老大”、“老同学”、“四眼”等稀奇古怪的排档名称令人眼花缭乱。这些排档即使门面不大,但门前整齐、室内窗明几净,鱼蟹虾分盘清爽、冷熟食分门别类……正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晚饭时分,“意玲”排档前来了七位上海客人。看着摊档里满眼的海鲜,众人馋涎欲滴,但又有些畏手畏脚,怕店主“狮子大开口”,“老板娘,这价格怎么算啊?”女店主笑盈盈答道:“你们放心好了,你点什么,我全部会报上价格。适宜的你就要,不合意的你不要或换其它的。”听到这番话,客大家根本放了心。一道道菜肴摆上来,色香味俱全。打着饱嗝一算账,总共还不到千元。大家儿乐呵呵地说:“这叫吃得舒适,算得明白。”
一位排档主介绍说,“宰客”是困扰餐饮业的一大顽疾,尤其是海鲜产品的价格受季节、天气等原因的影响较大,种类繁多复杂,还有冰鲜和活鲜之分,属于不易标价的商品。她们在普陀区物价局等多方协调下,于2021年8月起统一实施点菜价格提前通知制和现场署名制,将之前不尽统一的单张菜单换成统一的“一式点菜单”,在点菜单上即时标示菜肴、饮料、酒水的价格,在取得消费者同意并签字后方可上菜。另外,物价局还帮助制作了价格温馨提醒牌,无偿发放给各位业主,悬挂在点菜区的醒目位置提醒消费者。制度实施至今,“海鲜排档一条街”未发生一起价格投诉。
“我们是东港海莲路上最早的两家排档之一,是排档发展的见证人。”“四眼”排档业主、海鲜排档联谊会会长刘爱芳说,东港街道从最初的2家排档到现在40多家排档,平均每家营业额也从原来的不到一千元发展到现在的五六千元,“这要靠自律来实现,只有全体经营者自我约束、自觉守规才能表现品牌效应,使生意越做越红火”。
“除了街道、小区和管理部门的监督、督促,关键还得靠我们自己行动起来,才有这么的进步。”“桂宝海鲜排档”老板孙桂宝说,“生意大家做,你服务跟得上,怎怕用户不上门?”
“排档条约”高高挂
排档老板们口中所说的“自律”、“自己行动”,就是她们自发成立的联谊会,和为此制订的“排档条约”。
负责管理排档的东港街道莲安小区主任朱优儿说,海鲜排档数量的急速扩张即使方便了市民和游客就餐,但其和社会各方怎样友好共处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比如停车无序造成沿街小区市民出入不便,油烟排放、空调运行、营业时间拉长带来的扰民难题,再以下水道堵塞、乱晾晒等引发的市容市貌问题……一度排档业主和政府管理部门“游击”、“拉锯”,和周围居民争吵、冲突几为常态,成了当地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经多方沟通商讨,2021年7月,由22家排档为组员的自治管理组织——东港海鲜排档联谊会宣告成立。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均经民主选举产生、由经营业主担任。联谊会专门制订了包含环境设施、原料采购、店堂卫生、餐具消毒、餐桌服务、卫生监督等内容的《东港海鲜排档联谊会条约》,确定每个月定时召开会议,共同参加讨论“海鲜排档一条街”的公共事务等议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