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阅读经典国学感悟 国学经典诵读阅读感悟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阅读经典国学感悟的相关资料,期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经典国学感悟篇一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以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领会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即使里面节选的部分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以后有一个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和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全部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因为当初未认真了解记忆,很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以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和之相关的内容。
经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含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一样的方面叙述怎样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全部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包含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但保留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表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关键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表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怎样做人。
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能够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主要的儒家经典,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路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主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关键论述“中庸之道”,教育大家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含有理想人格,达成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表现了孔子有关“仁”、“礼”的关键内容。内容包括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