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国庆期间又去了趟鸟巢,和前几次看比赛不一样,这次是陪外地来京过国庆的好友专程参观场馆。 为了迎接她们的到来,我提前很多天就在网上查场馆参观券的售票信息,然后让亲戚到公主坟排队买票。买票的那天不是周末,也不是休息时间,据亲戚说,队伍长约30米,她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可见购置者的热情。好友说,现在各地旅行社组织来北京玩,奥运场馆的参观是热门线路,报名者踊跃。我粗粗算了一下账,鸟巢在国庆期间天天有8万张参观券销售,每张50元的价格,大约国庆期间能有2800万元销售额,再加上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和参观者在公园里的消费,突破3500万元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即使这个数字比起鸟巢的建设费用来说并不算什么,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一个后奥运时代奥运场馆和设施科学合理利用的开始。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开幕式的道具、奥运村的家俱、奥组委的车辆等等全部在奥运会闭幕以后进行了拍卖。和大家排队参观奥运场馆一样,很多道具也得到了百姓的追捧,甚至连奥运村也“水涨船高”,每平米销售单价从1万余元飙升至2万多元。这些资产的反复利用恐怕是对绿色奥运的最好诠释了。
有了这些信息后,职业病使得我自然想到那些IT资产怎样处理了。和一般资产不一样的是,IT资产既包含有形的硬件,也包含涵盖了大量脑力劳动的软件,其中很多是经验、数据,甚至是教训等非物质的资产。在致电源讯的IT经理以后,我逐步明白了这些IT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是怎样展开的。
总体来说,奥运IT资产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奥组委的资产,早在2021年采购时,奥组委就想到了未来的再利用问题,所以设备的配置等全部能符合未来两三年一般用户的需要。她们也制订了对应的再利用程序,比如有的IT设施会作为场馆的一部分由场馆业主购置,部分产品还会捐献给学校、公益组织等。而涵盖了更多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软件大部分将会在下一届奥运会和其它重大致育赛事上得到反复利用,以实现知识的传输。当然,因为竞赛内容的不一样、规模的不一样和奥运举行地不一样等,这些程序还存在着修改的可能性,每次依然需要做差距分析,不过主体的步骤、代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