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21年助学工程的尴尬工程尴尬照片.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助学工程的尴尬工程尴尬照片.docx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3/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助学工程的尴尬工程尴尬照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助学工程的尴尬工程尴尬照片
安徽省阜阳市61名考上关键大学的贫困学生,受到了阜阳市政协“助学成才工程”的鼎力相助,然而,在拿到数千元爱心助学款项后,绝大多数受助者今后不再和资助方发生任何联络。   出现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何在?爱心行动在遭遇冷漠回应后,会出现怎样的改变?
  政协委员的助学情怀
  阜阳市地处安徽西北部,关键经济指标处于安徽省的落后位次,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域,贫困学生的百分比相对较高。
  1997年,撤地设市后组建很快的阜阳市政协,在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调查后,向相关部门发出呼吁:救救贫困学生,为国家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人才。同时,阜阳市政协着手实施“助学成才工程”,意在扶持贫困大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其后,阜阳市政协发出的募捐信陆续送到当初该市的400多名政协委员手中。当初,政协方面设定的捐助限额为:个人不少于100元,团体不限。
  短短数月,阜阳市政协募集到了23万多元爱心捐款。这些钱被存在专门的账户中,根据当初的利率,每十二个月1万多元的利息,足以扶助几名孩子上大学。
  其后,阜阳市政协领导提出:将扶助的范围限定为城市下岗职员、贫困农村家庭考入关键大学的贫困学生;每十二个月通常扶助6名大学生,每人受助金额为3000元。
  61名贫困学子重展“欢颜”
  1998年高考过后,相关学校将符合条件的学生资料报送到阜阳市政协。随即,阜阳市政协相关工作人员开始了调查摸底工作。
  安徽省太和县的一名女孩考上了清华大学,但她父亲患有癫痫病,基础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终年在外打工,维持着这个家庭最基础的生活;年事已高的奶奶拖着老迈之躯,照料着病人和孙女。女孩考上大学后,一家人在喜悦的同时,却为数千元的学费愁眉苦脸。面对前来考察的政协方面人员,女孩好像看到了期望。“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成为女孩和家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安徽省临泉县考察时,临泉二中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原本不是考察对象。她的班主任一再请求,期望让梁某能够得到扶助,因为她“太可怜”了。据介绍,梁某的父亲病逝后,其母亲改嫁,将她带到了继父家中。进入高中后,继父不愿再支付梁某的上学费用。无奈之下,学校方面收留了她。尽管考上了清华大学,她的学费依然没有着落。
  一个个贫困的家庭,一把把辛酸的泪水,让考察人员深有触动,她们决心让最需要帮助的学生不再流泪。
  每十二个月,阜阳市政协全部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捐助仪式,把全部受助的学生和家长请来,和政协领导合影留念。捐助仪式上,几乎全部的学生全部被深深地感动了,她们无一例外地表示:一定加强和政协方面的书信、电话等联络,一定要好好学习,以最优异的成绩回报全部好心人、回报社会、回报故乡。
  为了满足学生们的愿望,阜阳市政协将详细的联络方法一一提供给全体受助者,期望双方保持联络。同时表示,一旦这些学生还有详细困难,政协方面仍将继续给予帮助处理。
  说个“谢”字缘何如此难?
  光阴荏苒,9年过去了。据统计,一共有61名贫困学生受到了阜阳市政协的资助,得以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这些贫困学生放飞梦想,追逐着美好的明天。
  在阜阳市政协感受助人为乐的同时,一个尴尬的现象开始出现。据介绍,在接过政协方面提供的3000元扶助资金后,绝大多数学生今后杳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