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21年恪法师第一抄考评 恪法师第一抄.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恪法师第一抄考评 恪法师第一抄.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26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恪法师第一抄考评 恪法师第一抄.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恪法师第一抄考评_恪法师第一抄

     关键词恪法师;唯识宗;草书;千字文   摘 要敦煌古籍恪法师第一抄写于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是“□恪”的弟子或信徒统计乃师讲经的笔记。内容方面,它可能属于唯识宗文件,或最少和唯识宗存在某种渊源。书法方面,它承袭智永真草千字文之草法,对我们深入认识唐代书法,尤其是草书的发展历程极有意义。
  恪法师第一抄图一,纸本,×777厘米,无款。卷首所题“恪法师第一抄”6个大字中,首字“恪”墨色和正文相仿,应属一时之作;其他5字“法师第一抄”则书以淡墨,似乎是以后补写。标题下面,自上而下依次钤“抱残翁壬戌所得敦煌古籍”、“罗振玉印”、“罗叔言”等白文印3枚。据此,可知它是宣统二年1910年运抵北京时被刘廷琛、李盛铎等人窃取之敦煌石室旧物精华。作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李盛铎长于版本判别,故所取皆,并以其半分予女婿何震彝,此卷便在其中。1922年,何震彝卒,其收藏旋由罗振玉购藏。罗氏以衰朽之年,展玩残书黄卷既毕,不免大生感慨,乃自号“抱残翁”,又亲自操刀,刻“抱残翁壬戌所得敦煌古籍”以纪其事。建国后,此卷归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作为较早刊布的罗氏收藏敦煌古籍之一,恪法师第一抄的关注点关键是书法,其它方面则罕有道及。笔者耽好书艺,研究唐代书史有年,和罗氏之学亦有一定渊源,故不揣浅陋,对此卷略作考评如次。
  此卷书法以小草今草为主,但字字独立,笔势流畅,气息浑朴,隐然流露出二王笔意,出自擅书高手笔下,殆无疑义。细节方面,因一些单字和笔画仍有章草意味,故整体改变略嫌不足1。这种风格,和孙过庭书谱序、传贺知章孝经很肖近。就此而言,它的年代应在初、盛唐之际,即公元6世纪晚期到7世纪前期。
  有关书者,濯溉先生认为当系“高僧”2,又说“恪法师生平不详”3,言外之意,“恪法师”就是此卷的书写人。对此,王海萍先生有不一样意见,认为“恪”字并非人名,而是代表编号或恭敬之意4。这么一来,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恪法师”作为书家存在的可能性,只是此说不能解释为何一定要在“恪”字后加上“法师第一抄”等5字。况且卷轴的编号通常写在引首后面右上角处,方便识别抽取,而“恪法师第一抄”诸字则在正文起始处,仅此一点,当足以确定“恪”字不是编号。既非编号,应系人名。唐人多以二字法号的后一字作为某僧侣的概称,如智永之作“永禅师”、怀素为“素师”等,可见“恪法师”肯定是一个全名作“□恪”的僧人。至于墨色的浓淡改变,应该是书写者为提升效率而将标题断开,事后再行补全,即5字分两次写全所致。就此而言,“□恪”显然不是此卷的书写者,但真正的书写者和她的渊源也绝非一语所能道尽。不然她绝对不会如此虔诚,既要照料内容的完整,又在念念不忘标题还有一多半没写。考虑到佛教在唐代极其普及,而正文又颇多修改等情况,笔者认为她很可能是受业于“□恪”的一名青年僧侣,或最少是其信徒,而此卷则是她统计业师讲经的笔记。
  考诸文件,名叫“□恪”的唐代僧侣最少有两个:其一,玄恪。唐释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玄恪法师者,新罗人也。和玄照大师贞观中相随而至大觉。既伸礼敬,遇疾而亡,年过不惑之期耳。”5玄照大师为唐初名僧,贞观627-649年时曾在长安大兴善寺从兴证法师修梵文,学成后负笈西游,经吐蕃而抵天竺,在五印度游学数载,在那烂陀寺留住3年,收获良多,寻经吐蕃东归。麟德6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