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山战场上的奇迹老山战役
1984年7月的一天清晨,越军出动了两个精锐师的兵力,向我老山守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残酷而剧烈的战斗连续了整整一天。在战斗打响很快,我军指挥部就发觉部队当初的运输能力绝对无法保障战斗对炮弹的需要量,情急之下,向军火仓库所在地的红河州、文山州政府求援。
当地政府闻讯后,毫不迟疑地采取了行动:首先用广播、电话下令调动各单位一切能够用来装炮弹的车辆,首先各级干部全部出动,四处寻求广播、电话难以通知到的车辆。以后,干部们跑上公路,拦住一切在当地行驶的、能够用来装炮弹的车辆,要求其以最快速度去赶运炮弹。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听到、接到通知、或被拦住的能够用来装炮弹的非军用车辆,全全部毫不迟疑地奔向了军火仓库,凡车上载有货物的,二话不说,主动就地卸货。
有一位老板,即使车上拉着的是价值三四万元的药材“三七”,但也毫不犹豫地把全车“三七”摔到地下,开车就走;有一辆拉着十多箱烟的翻斗车,货主一按电钮,把烟掀到路边,调头就走;一辆拉着冻肉的冷藏车,司机被拦后立刻把冻肉卸在路边一农户院中;一位刚买了新的货车,拉着一家老小四处兜风的私人车主,丢下十余口人不论,让其自行设法回家;一位生猪贩子拉着一车生猪,叫车上的伙计打开车箱门,以拳打脚踢方法把各位猪先生从一米多高的车上请下去就地放生……一时间,两州所属地盘的道路上一片狼籍,多种货物遍地开花。
随即,我军在滇南最大的军火仓库车满为患,拥挤不堪。各类大小不一、新旧程度不一样、车型杂乱的车辆自动地排成长龙,并快速地蠕动。看到辛劳的仓库战士,无人号召,也无人提出要求,各车上除了要移动车的司机外,其他全部人全部自动加入到装车的行列中,车一装好,问明地点,飞奔而去。
部队要求:当地方车辆抵达指定地点后,以最快的速度,把炮弹转到军车上,由军人送往各炮兵阵地。当看到累得疲惫不堪的战士,和听到不停传来的前线炮弹告急的消息,师傅们纷纷要求炮弹不再转卸,直接把炮弹送到阵地。但这要求遭到部队的拒绝,因为我军的炮兵阵地全在越军炮火的射程之内,进入此范围是军人的职责,绝不能让各位师傅冒此大险。
师傅们经多方“纠缠”毫不见效的情况下,突然间,在没人组织、未经商议、互不通气的情况下,师傅们心有灵犀地统统变了样:一个个不是彝族、就是壮族,或是苗族、瓦族、哈尼族――反正全部听不懂部队指挥员所讲的汉话,先毕恭毕敬地听着,然后比手划脚一阵“叽哩哇拉”,最终最终“恍然大悟”――原来指挥员是要师傅们的车跟着前面的军车把炮弹直接送上阵地。这么一来,多种车辆蜂拥而去,混乱的场面连续了一天一夜。有的师傅,不知炮弹应卸在何处,倒车一直倒到车屁股顶到炮身,差点把炮顶歪。更有甚者,以黄继光堵枪眼的精神,开着装满炮弹的大车直向炮口冲去,要不是部队炮手在差秒时,死命地中止了开炮动作,那后果真不堪设想。一位师傅辨不清是出膛还是落地的炮声,在跟军车跟丢了的情况下,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队奔向炮弹炸点的方向,最终在挨了其它师傅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以后悻悻而返。有位师傅奋不顾身地差点冲到越南境内。当然,也有悟性很高的师傅,在跑了一趟后,就有了“丰富”的经验,一到军火库,就指明要装某种型号的炮弹,还顺便拉起一个庞大的车队,自任“领导”,率领大队人马神气活现地抄最近的路直奔炮兵阵地。
一个奇迹出现了: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