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秋季食品中毒及预防.ppt

格式:ppt   大小:1,24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秋季食品中毒及预防.ppt

上传人:1542605778 2021/4/12 文件大小:1.2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秋季食品中毒及预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细菌性食品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较短,发病急、病程短、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类似的中毒表现,主要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秋天已经到来了,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秋季的常见病,因此要高度重视秋季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Date
2
1
二、日常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在烹调食物和进餐前洗手,做好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同时,食品要低温储藏,餐具、炊具要清洗消毒,生熟食炊具要分开使用;熟食应及时食用,隔夜、隔餐的熟食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提倡“现买、现做、现吃”。
Date
3
1
2、蔬菜水果要尽可能浸泡、清洗后食用;在选购熟食卤菜、凉菜时要注意销售场所防虫、防蝇、防尘设施是否齐全,存放条件和存放容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用冷饮要适量,并尽量选择正规商场和超市的冷饮产品;选购肉类、禽类、水产品等生鲜食品时,要查验产地、生产日期、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Date
4
1
三、秋季常见的食物中毒及预防
1、菜豆角中毒
2、亚***盐中毒
3、嗜盐菌感染性食物中毒
4、食鱼胆中毒
5、吃蟹中毒
Date
5
1
1、 菜豆角中毒
菜豆角又称梅豆角、四季豆、芸扁豆等,为普遍食用、味美可口的蔬菜,但烹调不当,常引起中毒,多发生在秋季。菜豆常含有豆素和皂素两种***:豆素为一种毒蛋白,具有凝血作用;皂素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含有能破坏红细胞的溶血素。放置过久或霉烂的菜豆角含亚***盐会大量增加。因此,若食用未彻底煮熟或霉烂的豆角会引起中毒,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冷汗、四肢麻木、畏寒、发热等。 加工菜豆角要彻底煮熟,勿吃贮存过久、霉烂的菜豆角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Date
6
1
2.亚***盐中毒
亚***盐能使血液中正常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大大增加。而高铁血红蛋白不但没有携氧功能,且能阻止正常血红蛋白释放氧的功能,因而出现组织缺氧,而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昏迷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秋季引起这一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摄入腐烂的蔬菜,新腌制的咸菜,或变质的残剩菜等,因其含有较多的***盐,大量食用后,肠道细菌可将***盐还原为亚***盐而发生中毒。因此,预防亚***盐中毒,不要吃腐烂的蔬菜、剩菜,腌制的“白菜”、“雪里红”最好在腌后半个月至3个月内食用。不法商人用亚***盐处理过的变质羊肉、猪肉、狗肉等,绝不要食用,以免引起中毒。
Date
7
1
3.嗜盐菌感染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在含食盐浓度3%~%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故又称致病性嗜盐菌。可致本菌食物中毒的传染媒介主要为海蜇、黄鱼、带鱼等海产品,以及鲫鱼、鲤鱼等淡水鱼;其次是肉、咸蛋类等。一般在进食带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后,急起腹痛、腹泻、头痛、发热,重者常有脱水,全身痉挛,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而危及生命。预防的主要措施是:不生食海鲜,不在海滩或农贸集市上购买烧烤海产品;注意海鲜是否干净、新鲜,是否彻底加热,蒸熟煮透。如有异味或发现半生不熟,切忌食用;吃海鲜时要佐以食醋、姜末和生蒜。剩菜、剩饭食前必经充分加热。
Date
8
1
4.食鱼胆中毒
秋季正是淡水鱼丰收的季节,民间常有吃鱼胆治眼疾的****惯。但大量事实证明,食鱼胆可引起恶心、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而致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导致鱼胆中毒的鱼类大多是淡水养殖的鲤科鱼类,如青鱼、草鱼、鲤鱼等。不管熟食、生食或鱼胆汁冲酒服用均可中毒。中毒严重程度与食胆汁的量有关系,其预后与抢救的迟早有关,若处理不及时,常因急性肾、肝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珍惜生命,远离鱼胆是杜绝鱼胆中毒的根本措施。
Date
9
1
5.吃蟹中毒
秋食河蟹正当时。蟹虽具有蛋、肉、鱼等数鲜之美,营养丰富,人人爱吃,但食之不当,常引起上吐下泻等中毒症状。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吃死蟹,未洗净或煮透的蟹及蟹的胃、肠、锶和心脏等。蟹死之后,蟹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迅速繁殖,引起蟹体***或因蟹体内的蛋白质自溶,引起蛋白质中多种氨基酸的分解而产生***;蟹体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及多种细菌寄生场所,尤其是蟹的胃、肠、腮、心脏易被污物和成为寄生虫生长和细菌繁殖的载体。因此,要防止蟹中毒,必须做到“死蟹;生蟹;未洗净、煮透的蟹;蟹的胃、肠、腮、心脏等”
Date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