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简论陆游“梦诗”中的爱国情怀
[摘要]作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南宋时期。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梦诗”,借梦境抒发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将爱国之举、报国之情托付于“梦诗”中,是由他心中深沉的爱国情结所致。从内容看,陆游的“梦诗”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抒发对收复失地的无限渴望;二是表现他报国无门之悲;三是抒写他游历山水的感受。从陆游“梦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汹涌澎湃的爱国激情,体味到诗人豪壮、赤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对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陆游;“梦诗”;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77-03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数量最丰富的诗人之一,现存诗作9000多首。在他数量庞大的作品中,“梦诗”以其特有的风韵独领风骚。
所谓“梦诗”,是指一切与梦境有关的诗,或是从梦境中获得创作灵感,或是以梦境作为创作素材,或是借梦以直抒胸臆……南宋王朝苟安一隅、不思光复国土,士大夫苟且偷安,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这种现实使得陆游报国理想难以实现,这极容易造成其心理的严重失衡。浓烈饱和的爱国激情亟待找寻依附之物,梦境这一荒诞的形式正好暗合了陆游的心理需求。梦与“梦诗”境界的构造为陆游暂时缓解心中的块垒,实现难酬壮志搭建了一块临时的虚拟平台。所以,这可能是陆游常写“梦诗”的原因:当炽热的爱国激情遇到无法克服的阻挡时,便借酒醉这一梦境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细读“梦诗”,诗人内心深处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陆游那跳跃着的感情之火,感受到汹涌澎湃的爱国激情,时而激越奔放,时而婉转凄迷,时而荡人心魄,时而又催人泪下,时时拨动我们的心弦。陆游的“梦诗”按其主题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收复失地的期望
由于时代、社会与家庭的氛围,使陆游自小受到民族意识的熏陶,所以他一直主张积极抗金,以期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然而现实却偏偏不能如意,于是他只好在自由自在的梦境里实现它。陆游以梦为题材,写下了《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的七言古诗: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
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
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长;
阶前白刃明为霜,门外长戟森相向;
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
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
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
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喝。
诗题中便有“九月十六日夜”,时间确凿,梦象森然。对于陆游这首“梦诗”背后的深刻寓意,朱东润在《陆游诗选》概括为:“乾道九年诗。陆游在嘉州任职,无法实现他的希望,只有把收复失地的意图,寄托给不能实现的梦幻。他梦到收复河北的太行山、桓山和河西走廊,一直到天山的地区,把敌人的政治机构一扫而空,让西北的健儿高唱凯歌。我们必须从欢乐中理解他的悲哀,同时也必须从他的梦中玩味他的理想。”梦中的欢乐,映衬了现实的悲哀,多年的理想竟然幻化为梦中的激烈情怀。
尽管失望和郁愤包裹着陆游,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主张,他又写了一首《记梦》:“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