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理课件
心理健康的含义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整理课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正确感知客观世界
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
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整理课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入学适应
学习困难
人际交往
恋爱
性心理问题
择业和求职
整理课件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遗传因素
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教育因素
主观因素(自我意识、人格特点、人生观、价值观等)
整理课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帮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及行为方式,以维护其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展其健全人格的教育。
整理课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面向全体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
主体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整理课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整理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