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茶叶销售计划书
工作计划是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前提。 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
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
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整理的茶叶销售计划书, 希望对大家有
所帮助 !
茶叶销售计划书 (一)
一、公司简介
XXX茶业,坐落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福建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茶城,因其环境得天独厚,是公
认的武夷岩茶生长的绝佳环境, 历来为四方茶人所瞩目。 公司产品全
部来自武夷山, 一直以传统工艺生产加工为主, 以制作原香原味的传
统足火武夷岩茶为骄傲,质量有保证。
20xx 年 9 月,在 XXXXX,成立深圳第一家门市部—— XXXX茶叶
行。主要销售品种:大红袍、红茶等。
二、大红袍知识
大红袍 "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 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 60 公里,有 36 峰、 99 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
代已栽制茶叶, 宋代列为皇家贡品, 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大红袍 "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 1920xx 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 "大红袍 "石刻,这里日照短,
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
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 6 株,都是灌木茶
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
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
"大红袍 " 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 这位皇官将
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 " 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 "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 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 " 茶的采制技术
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 3-4 叶开
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
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 大红袍 "的品质
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 " 岩韵 "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 "大红袍 "茶,必须按 " 工夫茶 "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三、市场背景
在武夷山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叶加工企业就从 20xx 年的 200 多家迅速增至如今的 1000 多家。
我们今天投资新品种就是这场演出的主角—大红袍。 作为武夷茶
传统集散地,福建厦门的茶叶市场历来被视为大红袍行情的晴雨表。据厦门市茶叶协会统计, 从去年到今年年初, 仅厦门一个地方新增的大红袍专销店就达到五六百家, 大红袍的市价更翻了两三倍。 是什么原因让大红袍一炮走红呢 ?
尽管目前大红袍市场看上去相当火爆,其实 20xx 年以前,很少
有人真正了解大红袍和武夷岩茶。 而受金融危机影响, 武夷岩茶产区甚至出现过茶农砍掉茶树改种板栗的情况。 当时厦门经营大红袍的茶店也不过两、三家。但在 20xx 年,这种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厦门市茶叶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20xx 年 5 月至今,短短一年多
时间内,厦门市新开的大红袍加盟店和专卖店数量达到了 500 多家。
不仅在厦门,在广东、山东、北京等地的大型茶叶市场,大红袍专卖店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出现。
传说中六棵已有 360 多年的大红袍母树, 在武夷山核心景区的一个叫九龙窠的地方。 为了保护这六棵母树, 20xx 年武夷山市政府在进行最后一次采摘之后, 对这六棵母树进行了封存保护。 而目前在武夷山区种植的大红袍,都是用
这六棵母树的枝条进行扦插的方式繁育出茶苗,并逐渐推广开
的。
目前茶叶的价格目前主要是被各个渠道商所控制着, 就是当地的
茶叶贩子、经销商,他们利用各种概念进行炒作,中华几千年的茶文
化竟然沦为商家炒作的工具。 卖茶叶的人多了,这个市场也就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