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从文化生态取向浅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幼儿教师作为专业职业需要不断发展,文化生态取向的专业发展是对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的补充、超越,可从更深层次上激发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从文化生态视角提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转变自我意识,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交流合作中,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适宜的制度文化,保障教师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文化生态取向
1 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明确
尽管随着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人们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职业,却没有把幼儿教师看作一个可与医生、律师、工程师等职业相提并论的“专门化的职业”。专业即专门的职业,指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群体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基础理论和特殊技能,从而可以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承担独特而重要的社会任务,发挥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1]。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职业,具有专业的一切特征,体现在有国家的学历标准、必备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职业道德的要求、严格的教师资格管理和制度等方面。就教师职业的贡献和社会功能而言,这个职业应该被看成一种专门职业,并且1994 年国家《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作为构成教师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同样具有这些专业化职业特征,毋庸置疑,幼儿教师也是专业职业。
2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学术界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而对于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一直都是宽泛模糊的理解。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对教师专业的不同认识,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取向,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类: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理智取向的专业发展,注重学科知识、教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教师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育获得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但它主要是一种外在强制的学习过程,教师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以死板的教育理论、技能为内容,把教师限制在脱离教育情景、远离教师教育生活的专门教育中,处于凌空教育生活的困境,这样的学习教师会感到乏味枯燥,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教师生命不在场的现象[2]。虽然教师在认识层次上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教育的情感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教学行为仍然是实践惯性的结果。现实教育中关键是应将所学知识技能内化为教师的行为,改变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发展。
实践———反思取向强调在行动中反思,在个人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策,更多的还是关注教师知识技能的学习,虽然也提出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群体协作,但更注重反思过程、体验和发展反思的技术和方法,并且教学风格是个人化的,教师亦多处于孤立的状态之中,教师自我的实践———反思还多是对教育实践的感性的、封闭性的认识,对个人教育经验的思考缺乏更为全面的认识
。这两种取向主要关注的是教师自身。而生态取向是全方位的,关注个人环境、组织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关注教师专业的背景、专业图景中各要素的关系,从更大的视野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长期处于特定的教育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