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君子之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认错这事,越来越难了。而且,越是地位高、名气大、粉丝多,就越难。要么矢口否认,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倒打一耙,要么把水搅混,甚至把质疑她的人统统说成是“文化杀手”。痛痛快快说声“对不起,我错了”的,几乎没有。就算有,也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于是国人感叹:这到底是怎么了?
感慨也很自然。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似乎很激励认错。谁不知道“也,如日月之食蚀焉”?但不知是否有些人想过,这其实要有资格。资格,就是“君子”。在孔夫子的时代,君子首先是贵族,即“君之子”。其中地位高的,是“王子”天王之子和“公子”公侯之子。最低一等,也是家君大夫之子。这就是“士”,也叫“士君子”。这么的人,犯了错误,当然全部看得见人皆见之;更正错误,当然全部崇敬她人皆仰之。假如是小人庶人、平民、一般老百姓,犯了错误,有可能“人皆见之”吗?不可能。更正错误,有可能“人皆仰之”吗?更不可能。认错,是不是要有资格?
因此,认错曾经是一个贵族待遇,也是一个贵族精神。那时,一个真正的贵族,假如有错,要么自己辞职,绝不等他人弹劾;要么自己去死,绝不等他人动手。这就叫“刑不上大夫”,也叫“士可杀不可辱”。至于小人,则根本就不存在认不认错的问题。她们只有一条出路,就是“伏法受刑”,没资格“自裁免辱”。这就叫“礼不下庶人”。
――易中天
也,如日月之食蚀焉
出自,原文为:子贡曰:“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大意为: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好比日蚀月蚀。有错误的时候,人人全部看得见;更改的时候,每个人全部仰视(敬仰)她。”这段话意在强调,君子也是会犯错的,但只要改掉,大家还会尊重她,就像光明被遮盖,只是临时,黑暗过去,大家还是会仰视光明。所以,不要惧怕错误,犯错以后立即更正依然不失为君子。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