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7 第十章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提要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本章从组织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出发, 研究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战略发生变化, 需要有一定的组织保证。因此, 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在探讨战略与结构的关系之前, 有必要对组织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及其选择依据进行阐述 1。第一节结构导论一、个体、团队和层级组织关于公司组织结构的讨论,可以从考虑如何组织一项简单的任务开始。(一)任务的组织方式一项任务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组织: 1 、自我管理的个体方式。即工作组中的成员被作为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其激励机制以个体的行动和产出为基础, 从事工作的个体集合至多是一个名义上的组织, 而个体在其中分享一个工作空间。如一个由若干个厨师独立操作的餐馆的组织、由若干个接线员独立操作的电话交换台的组织等,都属于这种方式。 2 、团队方式。即一个集合中的每个成员都与其他人一起设定并追求某些共同承担的目标,因此,对个体的奖励也部分依赖于整个团队的业绩。只有当个体的行动需要相互协调, 或者当团队的产出能够超过所有个体的产出之和时, 组织团队才是有意义的。例如, 当团队可以利用组织成员之间的专业化分工时,这种现象就会发生。 3 、层级组织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时,组织中有一个成员专门负责监督和协调其他成员的工作。对许多任务来说, 用三种方式的任何一种来组织一个团体都是可行的, 但是, 在不同情况下,其中的一种可能相对其他两种来说更为合适。(二)三种方式的主要差异三种结构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组织中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和协调成本的大小不同。当任务不需要进行协调时, 采用自我管理的个体方式是最适合的。而当工作中涉及一些设计的属性或者需要某种关系专用性投资时, 协调就变得非常重要, 这时, 采用团队或层级组织的形式就更为合适一些。团队方式与层级方式的主要差异在于二者的协调成本。图 10—1 可以清楚地反映两种方式的协调成本。 ass c(1) (2) (3) 1这部分内容主要参考[美]戴维·贝赞可等著,武亚军等译,《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8月出版,第 557-566 页。 208 图 10-1 团队方式与层级方式的协调关系 2 图 10-1 中的第一种结构表明当一个四人小组以团队方式进行组织时,其联系与职权的通道。由于每个人都必须与其他的人进行交流, 因此共有 6 种通道。在第二种结构中, 三个工人都接受来自一名监督人员 S 的指导,因此共有 3 个通道。一般来讲,根据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原理,在n 个独立个体之间的潜在通道数目为 n( n-2 ) /2, 而如果其中有一个对其他成员进行监督时, 则通道数是 n-1 个。因此,当n 增加时, 层级组织就减少了需要协调的通道,虽然这将会妨碍信息的共享以及团队文化的发展,但它也减少了与之相关的协调成本。当需要协调的关系不断增加时, 个体的监督人员可能会达到其协调能力的极限, 从而超出其最优的控制幅度(即他直接控制的下属的人数) ,此时,就需要进一步的管理分工,并增加更多的监督人员和管理层次,如图 10-1 的第三种结构所示。二、复杂的层级结构大型企业经常需要按照包含多重集团以及集团中有多个层次的复杂的层级结构来组织。复杂的层级结构的组织设计需要解决两个相关的重要问题: 一是企业部门的划分; 二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对子公司内部和子公司相互之间活动的协调与控制。(一)部门的划分部门划分是指把组织划分为一些正式的集团,这些集团可以按照一系列维度来组织。 1 、部门划分的维度。部门划分的维度包括共同的任务或功能、投入、产出、地理位置以及工作的时间等。按任务和职能来进行组织,一般把企业划分为会计、营销和制造部门; 按投入和产出来划分可能将企业划分成不同的产品分部, 在纵向一体化企业中, 也可能将价值链的不同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分部; 按地理位置来组织, 可能将企业划分成不同的地区分部,例如地区的销售分部或者地区服务中心;按时间分组往往用于制造企业中的轮班制。 2 、选择划分部门维度的依据。选择划分部门的维度的过程,几乎总是会涉及对一些相当重要的经济因素的权衡。这些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代理成本等。(1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当所要从事的活动具有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特征时,企业就应该把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或团队组织成一个部门。例如, 如果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 能够获得研究与开发中的显著的规模经济的优势, 那么设立一个全公司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部, 就会比把其分散成若干个独立的产品小组要有效率得多。同样, 当工人和团队共享某种重要的专用性资产时,也应该把他们组织到一个部门中去。(2 )代理成本。在第五章,我们就已经涉及到代理成本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