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文档名称: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3--------.doc

格式:doc   页数: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3--------.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6/6/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修编概况 修编目的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武隆县,距重庆市 220km, 自 1993 年建园、 1999 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来,其建设发展便受到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关注, 已将其作为重庆市后花园进行开发,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 仙女山旅游取得了明显成绩, 成为重庆市和长江三峡旅游的重要景点, 2000 年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景区”,提高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重庆市旅游市场的地位。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竞争形势下, 原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旅游发展的需要, 为突出仙女山旅游特点、提升仙女山旅游品牌质量、发展和壮大仙女山旅游业、促进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武隆县委、县府及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决定对原总体规划进行修正,并将该项工作委托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承担。规划院在接受任务后, 组织了多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多次深入仙女山进行实地调查, 积极征求武隆县各相关部门对开发建设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意见, 撰写了重庆市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调查报告,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总体规划(修编)。 修编范围原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仙女山游览区以及天生三桥游览区, 总面积为 2。修编后总体规划将原来的天生三桥游览区划出, 保留原有的仙女山游览区, 并将公园磨子坝西面仙女村、和顺村纳入规划范围,规划总面积更改为 2。 修编内容 将原规划中未规划, 但现已建成或准备新建的项目纳入总体规划(修编)内。 将原规划中已规划项目,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适应旅游发展需要的项目剔除。 将原规划中地点更变的项目进行更正。 对原规划中不适应旅游发展的项目以及景点进行更换或重新打造,并新增具有仙女山特色的建设项目及景点。 2 基本情况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内, 乌江下游北岸, 为武陵山系延伸部分与川东平行岭谷褶皱带的过渡区域, 地理坐标在东经 107 °42′ 00〞— 107 ° 49′ 02〞,北纬 29° 26′ 04〞— 29° 34′ 02 〞之间, 东靠土地乡; 南接土坎镇、仙女山镇; 西邻双河乡; 北与丰都县厢坝乡接壤。公园规划总面积 2, 包括武隆县国有仙女山林场候家坝、纸厂沟、磨子坝三个工区及仙女山镇, 仙女、和顺两个行政村。 地形地貌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武陵山系, 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和南部边缘山地, 在全国地貌区划中属鄂、黔等中山与低山的一部分,故仙女山在地貌分区上划为中山和低山山区。山体由近于水平的石灰岩组成, 构造裂隙发育, 加之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岩溶水的垂直循环与水平循环交替作用, 是重庆岩溶地貌发育良好的地区。在岩溶山原面上, 均分布着密集的残丘、峰林, 高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其间有洼地、落水洞等次一级岩溶地貌发育。岩溶槽谷和盆地多沿岩层走向展布, 上万亩狭长盆地镶嵌其间, 形成渝东南最大的中山草地。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 1750m , 最低海拔 1610m , 最高海拔 1927m , 相对高度为 50- 200m , 平均坡度为 20度, 境内为岩层断烈构成的高台地, 台地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草地,周边坡陡、多悬崖峭壁。 气候仙女山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多云雾, 冬微寒, 夏季凉爽温和, 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根据武隆气象站 21 年平均、金佛山气象站 25 年平均资料, 公园年均气温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极端最低气温- ℃, 平均相对湿度 88% ,年平均降雨量 1340mm ,无霜期平均 225 天。十一月中旬至次年二月下旬为下雪期,积雪厚度可达 15cm 以上。主要气候灾害有冰雹、大风等,秋雨季节有晚露出现。 土壤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土壤主要是由志留纪和二迭纪、三迭纪石灰岩发育而成,以山地黄棕壤和山地草甸土为主,土壤母质多为石灰岩,钙质程度较高,土壤厚度一般为 10— 30cm ,土层较薄,肥力条件较差。 森林资源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我国森林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三峡武陵山地、栲类、润楠林区, 贵州山原、栲类、青冈林石灰岩植被区和川滇黔山丘、栲类、木荷林区的交汇地带。经初步调查, 主要高等植物有 119 科 609 种, 其中藓类 1科1种, 蕨类 19 科 47 种,裸子植物 5科 10 种,被子植物 94科 551 种。按《中国植物红皮书》,公园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7种,其中Ⅰ级2种、